二、春節電影O2O大戰,燒錢只是權宜之計
今年春節期間的電影票補貼大戰雖然比不上搶紅包,但也十分火爆。大眾點評、美團貓眼、百度電影、微信、格瓦拉等電影O2O平台分別推出各種9.9元、19.9元特價電影票爭搶票房。以大眾點評為例,全國半數以上的電影場次都可以享受9.9元票價,另一半場次可以給到用戶30元以上的補貼優惠。美團貓眼用戶用手機客戶端購票,能夠享受到春節特惠的19元票價。
互聯網企業對電影行業的沖擊很大,原先話語權掌握在各地影院院線,如今垂直手機購票應用等不斷改變著觀影人群的購票習慣。互聯網企業的低票價也讓影院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措施,降低辦卡門檻,提高會員待遇。可以說互聯網企業幾乎要“逼瘋”電影行業。
這些互聯網公司通過砸錢把用戶和平台緊密結合,讓用戶享受到低價電影票,這是一種吸引用戶的辦法,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門檻很低,當大家都這麼做時,價格戰對自身和行業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新媒體的價值不能僅僅是線上銷售渠道,應該深入電影行業的多個環節。百度將搜索和在線選座結合起來,使得決策和交易在一個平台上完成。影院周邊吃喝玩樂也是重要的增值點,大眾點評與《匆匆那年》的合作並未偏重票房,低價電影票結合影院周邊的吃喝玩樂等增值活動同時推出。美團貓眼還成為了電影《心花路放》的聯合出品人,向電影產業鏈上游發力。總而言之,新媒體涉足電影行業,光靠燒錢沒有未來,需探索更多與行業各環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深入。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