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聯盟:盈利模式清晰的媒體融合

張立偉

2016年10月24日10:0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注 釋:

①主報告:《中國媒體步入融合發展元年》,人民日報社編:《融合元年——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4)》,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第42頁。

②轉引自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5期。

③陳芳:《與報業轉型相關的四對關系探討——華商傳媒集團部分管理層專訪》,《中國記者》2013年第7期。

④菲利普·科特勒、米爾頓·科特勒:《逆勢增長:低增長時代企業的八大制勝戰略》,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版,第127頁。

⑤皮埃爾·杜尚哲、貝爾納·加雷特、李東紅:《戰略聯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頁。

⑥孫超逸:《5.8億美元收購 3500萬美元賣出 默多克一折甩了MySpace》,京報網http://www.bjd.com.cn/10cj/201107/01/t20110701_801176.html。北京商報:《默多克回應MySpace衰敗:沒買錯只是沒管好》,騰訊科技http://tech.qq.com/a/20110628/000064.htm。

⑦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5期。

⑧同注5,第3頁。

⑨杰伊•B.巴尼、德文•N.克拉克:《資源基礎理論——創建並保持競爭優勢》,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頁。

⑩加裡·哈梅爾、C.K.普拉哈拉德:《競爭大未來——企業發展戰略》,昆侖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217、221頁。

?胡漢昌、張國安:《網媒時代的黨報新聞強報戰略——以〈湖北日報〉“今日視點”專欄為例》,《中國記者》2015年第2期。

?蘇藝:《為更多用戶更有效提供更多信息——專訪“今日頭條”CEO張一鳴》,人民日報社編:《融合元年——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4)》,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第169頁。

?本刊記者:《媒體融合:成績下的困惑、問題及探索實踐——對幾家傳統媒體集團的調研與思考》,《中國記者》2015年第8期。

?張立偉:《中國版權保護的重大突破——五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中國記者》2016年第2期。

?亞德裡安·斯萊沃斯基等:《發現利潤區》,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頁。

?斯蒂芬·B·普裡斯:《為什麼建立聯盟》,亨利·明茨伯格等:《戰略過程:概念、情境、案例》(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43頁。

?張一鳴:《機器人與客戶端的個性化追求》,《中國記者》2015年第4期。

?張立偉:《從競合關系看報紙內容生產轉型》,《新聞記者》2015年第11期。

?杜羽:《傳統媒體的版權之惑》,《光明日報》2014年6月17日。

?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合作的進化》(修訂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版,第14、31頁。

(21)同注5,第6、11頁。

(22)陳國權:《新媒體拯救報業?》,南方日報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頁。

(23)卡爾•多伊奇:《國際關系分析》,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第193頁。

(24)晉雅芬:《報媒網絡跨界傳播監測數據發布》,中國新聞出版網http://www.chinaxwcb.com/2014-11/04/content_305595.htm。

(25)同注20,第122、123頁。

(26)同注14。

(27)同注15,第64、62、35、68頁。

(28)張立偉:《媒體融合:紙媒如何取舍?》,《新聞戰線》2015年第11期。

(29)威爾瑪·蘇恩:《避開合作的陷阱——透視戰略聯盟之暗面》,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頁。

(30)張立偉:《進軍新媒體 贏得紙媒優勢》,《中國記者》2014年第12期。

(31)同注1,第42∼43頁。

上一頁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專題

推薦閱讀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

粗制濫造情懷耗盡 國產青春片何去何從?
   經歷了近三年的井噴,題材泛濫、故事狗血、制作粗糙的青春片,終於在一片吐槽聲中逐漸失去了關注熱度,甚至被業內認定為一個注定失敗的類型。國產青春片未來出路何在?
【詳細】粗制濫造情懷耗盡 國產青春片何去何從?    經歷了近三年的井噴,題材泛濫、故事狗血、制作粗糙的青春片,終於在一片吐槽聲中逐漸失去了關注熱度,甚至被業內認定為一個注定失敗的類型。國產青春片未來出路何在?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