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戰地情緣”讓我們勇往直前

2020年04月10日07:20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陳遠丁

陳遠丁:記者不僅是報道者,也是參與者、推動者

年過45歲的陳遠丁,顧不上再有數月就要高考的女兒,1月29日主動請纓奔赴武漢一線。這位湖北漢子說“因為我是黨員,必須去﹔因為是記者,更應該去。”他爭分奪秒進行戰“疫”報道,幾乎每日都發布稿件,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深入武漢協和醫院、中南醫院、火神山醫院、社區等高危地方,採訪到一線醫護、社區工作者、網約車司機、隔離酒店老板、環衛工人等多種不同身份的人,從不同維度呈現了武漢戰“疫”實況。已過“不惑”之年的他,說起疫情平復后的願望,很簡單,就是“跑步”。

Q1:為什麼會去湖北(武漢)採訪?

陳遠丁:因為我是黨員,必須去﹔因為是記者,更應該去,我還后悔當時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有點大意,未能第一時間報名﹔因為是湖北人,我想去。離家二十多年,從未為家鄉做點什麼。

Q2:“逆行”採訪,家裡人支持、理解嗎?

陳遠丁:家人很支持、理解。家人早已習慣了我這個新聞人經常加班、值班、出差等節奏,愛人常開玩笑說我是“雲配偶”孩子今年高考,學文科,傳媒也是她將來的志願方向之一,她更理解。

Q3:堅守採訪了多長時間?都去了湖北哪些地方?外出需要的防護裝備怎麼解決的?

陳遠丁:前后歷時58天,從1月29日到3月27日,全部都在武漢。剛到武漢的時候,曾嘗試去黃岡等地方,都找好了志願者的車,但后來武漢疫情比外界想象的嚴重得多,所以重心就集中在武漢。 

防護裝備,這得特別感謝人民日報社大家庭的溫暖。出發前,我都沒買到口罩,是報社發給我的,到了武漢之后,人民網湖北分公司提供了大力支持,報社各個單位從四面八方運過來各種防護物資。2月8日,最急需的醫用N95到了之后,大家就可以去“紅區”採訪了,此后醫用N95、醫用防護服就不再短缺,大家可以特別放心地去採訪。

Q4:鐘南山說,“武漢是一個英雄的城市,肯定能過關。”您對武漢這座城市和武漢百姓的切身感受是什麼?

陳遠丁:首先,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武漢人性格耿直但也火辣,碼頭文化浸潤已久,講究行俠仗義。但政府發出號召后,2個多月做到不出門,這絕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隱忍、克制。而且,很多90后來當民間志願者,是這些了不起的志願者們,撐起了武漢的天空,維持了這個城市的基本運轉,沒讓這個城市垮掉。

其次,武漢人民非常可愛、朴實。你隻要拿到了他們的手機號碼,也就知道了他們的微信。武漢人對媒體保持最大的熱情與善意,對記者格外好,毫無戒備。無論你有沒有官方的陪同,隻要你是記者,他們就敞開心扉,滔滔不絕。武漢絕對是一個新聞富礦,隻要你用心去採訪。普通老百姓不拒絕採訪,還很歡迎,甚至主動邀請你採訪一下他們。

第三,武漢在過去十幾年,城市建設的變化非常大,以至於我完全不認識了。武漢的高樓鱗次櫛比,長江大橋雄偉壯麗,武漢的三甲醫院數十家,大樓格外氣派。但是武漢在追逐高速發展的同時,丟掉了很多

Q5:採訪的諸多人和事中,讓您印象最深或者最感動的是什麼?

陳遠丁:太多太多。就舉一個沒發表過的例子。一個小伙子,漢川人,“封城”之前從外地回到武漢。“封城”之后,他被迫滯留,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去做志願者。他自己有私家車,就加入車隊志願聯盟,每天運送醫護人員上下班、運送支援物資。2天要加一次油,甚至最后每天要加一次油。因為積蓄不多,他的錢很快見底,開不起車了,他就去紅會當志願者。后來沒錢住酒店后,還睡過武昌火車站地下停車場。

他說,做志願者有癮。當他去工地打工拿到工錢后,轉身就去了街道的隔離點做志願者,幫街道做消殺等等。幾乎新聞中的熱點,他都趕上了。我倆認識后,他天天跟我講所見所聞,從沒聽到他有抱怨。他心態特別好,遇到困難后,想各種辦法去解決。

他才25歲,是我在武漢本地的網絡論壇中發掘出來的。他講了不少,但不想我寫他,因為怕家人擔心,他一直對家裡說他在武漢挺好的。我打心底佩服他,如果換了我,我很難做到。 

Q6:採訪中,遇到同行,會不會互相打氣?

陳遠丁:很慚愧,沒有過。特別是穿著防護服的時候,除了工作,不會想別的任何事,也沒心思。

Q7:身處疫情中心,會害怕嗎?有沒有哪一刻覺得特別擔心呢?

陳遠丁:到武漢后最開始的兩個禮拜,是我最害怕的階段。好比在戰場上,你拿著槍,匍匐前進,一會聽到有人倒下了,一會聽到彈藥沒了,但你就是不知道敵人在哪兒隻能感知敵人,但它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

Q8:這次一線採訪,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得到了哪些收獲與成長?

陳遠丁:更多的是反思。遺憾很多。

遺憾之一,我去晚了。如果我第一時間報名,跟著崔東、王欲然在“封城”之前就到武漢,我相信比現在的我做得更好。

遺憾之二,我沒能盯住一個重點。自己的報道沒重點,比如盯住某一個醫院,或跟住方艙醫院這一個點。我寫了很多的人物稿,什麼領域都有,面都有了,但缺一個突出的點。

遺憾之三,我不是學醫出身。建議部門和公司將來招錄新人,多吸納比如醫學出身的人。未來公共衛生、應急防疫、生物安全是國家發展的重點,需要專業人才。

遺憾之四,我拍照太“渣”。其實,我與搭檔金雨蒙走了不少地方,但拍的照片拿不出手。痛定思痛,一定要補課。

收獲與成長也有不少。

收獲之一,講好故事。類似甘如意的故事,用心採,很重要。此前採訪她的媒體也有不少,但她不善於言辭。我一上來就問她,騎自行車300公裡膝蓋疼怎麼辦,從而打開了她的心扉。因為我是長跑愛好者,也騎車,對長距離運動后的身體反應非常了解。她很意外,但一下就接受了我,並同意第二天我們去面對面採訪。

收獲之二,快速出稿。以前出稿很拖沓,現在拖延症有有所緩解。現在採訪的時候,自動學會腦子裡快速搭框架,希望未來做得更好。

收獲之三,抗壓能力。雖然很害怕,但自己積極調整過來了。同時也意識到,抗壓能力與自身戰斗力有關。如果平時不能打,那關鍵時刻也打不了硬仗。所以,我今后要做到平時也善於打仗。

收獲之四,學習能力。我是文字記者,但前方要求拍Vlog,對我挑戰還是很大。一個2分多鐘的視頻,最初要2、3個小時才拍攝完成。很快就較為熟練,繼而每次出去都錄一些素材,有備無患。

收獲之五,更懂感恩。一邊採訪一邊慶幸自己有一個強大的單位做后盾,也感恩家人身體都健康,這樣才毫無后顧之憂地在前方工作。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工作、家庭、朋友。

Q9:疫情平復之后,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陳遠丁:跑步。

Q10:經過此次戰疫報道,如何評價自己的職業?

陳遠丁:第一,首先感謝人民日報社、人民網各位領導的信任,信任是員工願意拼命的最大動力。特別感謝人民網各位領導信任我、支持我,接受我的請纓,同意我去前方。這次能去武漢一線,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同時也是一份責任。

第二,我將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當武漢打響“應收盡收”的戰役,人民日報社發起問題清單的行動,通過網絡征集、上報、反饋患者收治情況。我們在前方一邊採訪,一邊協助這項工作。如今,微信裡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屬還非常感激我們。在歷史的緊要關頭,人民日報社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第三,好好總結反思,力求快速成長。自己在此次疫情報道中,也暴露出諸多不足,要好好反思。記者這個職業,如果不終身學習,很身為記者,我們不僅是一名報道者,而且也是參與者、推動者。快就吃干榨淨,沒老本了,形勢逼迫我們要快速學習,快速成長。同時,在大風大浪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信念堅定信心。記者,是一個良心職業,怎麼寫、寫到什麼份上、多一分少一分的拿捏,很多時候非常考驗我們的初心。我要做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的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