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戰地情緣”讓我們勇往直前

2020年04月10日07:20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韓基琛

韓基琛: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武漢正在發生的現實

1989年出生的韓基琛,主動報名“逆行”採訪,2月14日,與劉陽一道,抵達武漢。他的足跡遍布武漢的大街小巷,曾深入社區採訪基層干部,反映武漢大排查期間的社區一線情況。幾乎跑遍了武漢的醫院曾在醫院路口記錄送別殉職醫生劉智明的感人瞬間﹔也曾在醫院走廊傾聽殉職醫生夏思思丈夫的深情回憶,將所見、所聽、所感書寫成“武漢日記”﹔曾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ICU重症病房,與醫務人員共同駐守5小時。

Q1:為什麼會去湖北(武漢)採訪?

韓基琛:我想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武漢正在發生的現實,見証歷史,反映事實。

Q2:“逆行”採訪,家裡人支持、理解嗎?

韓基琛:母親和我說,不支持也不反對,不支持是不想你身處危險,不反對是你作為新聞工作者該有擔當和責任。兒行千裡志在四方,家人支持你的決定。

Q3:堅守採訪了多長時間?都去了湖北哪些地方?外出需要的防護裝備怎麼解決的?

韓基琛:我們是2月14日出發,那天北京正下著大雪,3月27日回京。在武漢,我們幾乎跑遍了武漢的醫院。曾在武昌方艙醫院連續採訪拍攝4個半小時﹔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ICU重症病房,與醫務人員共同堅守5小時。

我們從北京出發時,單位配備了口罩、防護衣等防護用品。到達武漢后,前方報道組的同事會經常補充我們的防護用品。

Q4:鐘南山說,“武漢是一個英雄的城市,肯定能過關。”您對武漢這座城市和武漢百姓的切身感受是什麼?

韓基琛: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的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在武漢,我看到社區工作者身上的堅守與責任,志願者身上的奉獻與樂觀,還有廣大醫護人員身上的勇敢與擔當。我感受到這座城、這裡的人都有一股 “不服周”的勁兒,一股火燒病魔、雷劈疫疾的勁兒,一股中國人與生俱來,眾志成城的勁兒。

Q5:採訪的諸多人和事中,讓您印象最深或者最感動的是什麼?

韓基琛: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武漢的“門”,門后發生了太多的故事。“門”是兩個空間的鏈接和阻斷,它讓人們既產生疏離又產生安全感。

有一次,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我和即將換班的醫護小組一起,穿戴防護裝備准備進入重症病房。大家雖然都在認真地准備,但氣氛輕鬆,還會為防護服上寫什麼字開著玩笑。當我們穿戴完畢,跨過貼有“污染區”字樣的大門時,氣氛變得肅穆起來。而后的五個小時,除了醫護隊員偶爾的工作交流,耳邊響起的是病房內各種機器的“滴答”聲,還有重症患者持續的呻吟和沉重的呼吸聲。醫護隊員在我眼前不停的走動著,為患者接尿、更換熱水袋、吸痰、捶背……五個小時,他們沒有一刻休息過。

脫防護服、手消、開門,脫鞋套、手消,脫頭套、手消、開門,脫第二層.....當離開潛在污染區時,耳邊的笑聲又回來了,大家互相拍照錄視頻。“這是我們一天最輕鬆的時刻”,一名護士告訴我,“他們現在都是拍照和抖音達人。”

在“門”的外頭,他們是樂觀的普通人﹔而“門”的那頭,他們是捍衛生命的天使。回程的大巴上,耳邊的笑聲隻持續了幾分鐘,一回頭,才發現他們已沉沉得睡去。

Q6:採訪中,遇到同行,會不會互相打氣?

韓基琛:遇到同行時,我們會經常問對方在武漢多久了,而后會一起發出感嘆:在武漢,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Q7:身處疫情中心,會害怕嗎?有沒有哪一刻覺得特別擔心呢?

韓基琛:在武漢的時候,有朋友和同事也曾經問過我怕不怕。我說擔心是有的,但是想想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真的不算什麼。

Q8:這次一線採訪,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得到了哪些收獲與成長?

韓基琛:在武漢,情緒像是在坐過山車。上午在醫院採訪殉職醫生的家屬,眼前是悲傷的淚水和無盡的追思﹔下午,在另一家醫院迎接康復出院的患者,滿眼是重生后的希望和感恩的喜悅。在情緒和真假消息的旋渦裡,作為新聞記者,我收獲了理性與感性的平衡,在現實面前有良心,在責任面前有血性,在情緒面前有理性。

Q9:疫情平復之后,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韓基琛:有機會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吃一碗熱騰騰的熱干面。

Q10:經過此次戰疫報道,如何評價自己的職業?

韓基琛:冷眼看世界,熱血擔道義。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未來這些措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