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效果为选题,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社会公众对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的认知状况与社会反响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从受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公众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意见与评价、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效果以及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的效用等方面归纳出影响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绩效评估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新闻发布;效果研究
一、研究的源起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各级政府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与社会危机,不断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已日趋完善,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逐年增加,成为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与社会危机的常态机制。但是,就近年来多起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发布工作来看,始终存在着新闻发布运作机制不顺畅,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新闻发布质量良莠不齐,总体实施效果欠佳等各类问题,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新闻发布的社会效果评价机制缺位,只注重新闻发布的实施形式,忽视新闻发布的公众认知与社会反响。另外,学术界对于新闻发布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尚少,现有的相关研究多是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从政府新闻发布的体制瓶颈、传播策略、发言人素质等方面对影响政府新闻发布效果的原因进行表层分析,在此基础上,少数研究探讨了建立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要素以及新闻发布效果优化的途径。总体来看,对于新闻发布效果评估的研究屈指可数。其中作为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的关键环节——公众认知与社会反响效果的研究更少。在信息传播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时代,各类突发事件不断考验政府风险沟通的能力,迫切要求政府尽快建立新闻发布社会效果评价机制,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社会效果问题,尤其应当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活动在社会公众中的认知与反响状况进行实证调查与综合分析,为建立新闻发布社会效果评价机制提供现实的参照。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本文以广州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活动为研究背景和参照体,以广州市民及周边地区民众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调查、街头拦截式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实施时间为2011年7月20日~8月30日,共发出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34份,有效率达89%。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年龄在16~70岁之间的正常公民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或在调查范围内有固定居所的外来人员。调查对象来自各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和各个行业。调查结果采用SPSS for Window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地方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的公众认知与社会反响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公众的反馈与评价中找出政府信息发布的好处与不足,为评估政府新闻发布的整体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并从中总结归纳出影响政府新闻发布社会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研究发现
(一)社会公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及其最可信任的信息来源,获知信息后的传播扩散方式
1.调查发现,53.6%的调查对象选择电视和网络作为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首选渠道,其次是报纸。42.8%的调查对象认为传统媒体信息可信度高,其次是政府新闻发布(35.8%)。这说明,虽然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加之其时效性上优于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方面占有先机,公众参与度也较高,但网络媒介、手机短信等疏于管理,信息发布门槛较低,容易出现假新闻或者谣言,故其公信度较低。2.在获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后,45.8%的调查对象表示会通过口头转告的方式向他人传播所获得的信息,说明这类信息的二次扩散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而非大众传播。但信息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部分环节失实,而形成谣言。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谣言会对他们形成误导,从而使之偏离事实真相,更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因而,政府的新闻发布和新闻媒体对真相的及时报道是消除谣言的首选有效方式,其次才会依据个人判断和专家观点。这进一步说明政府新闻发布会对于消除谣言、安定民心的重要性。
(二)公众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内容的关注点及对媒体报道的意见与评价
1.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时首先应当发布的信息应当是“事件处置与救援”情况(42.7%)与“伤亡及危害程度”(34.7%),其次是“事件原因和动机”(14.2%),只有极少数的人关注“领导动态”(3.3%)。而受访者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工作感到最不满意的是:信息发布不全面(25.2%),对老百姓的关注不够(20.7%)、较少涉及关键问题(18.6%)、信息发布不及时(14.8%)等。2.新闻媒体在报道时没有让公众了然真相。多数受访者认为新闻媒体有关突发事件的报道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报道不全面;二是不敢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