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评本地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时评本土化也受到各种局限。本文以中国象山港网站为例,论述县级新闻网站时评本土化应从题材本土化、外地新闻本土化和评论方式多样化等做法入手,着力构建网站架构,顺应新闻时评的发展趋势,满足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县级新闻网站;时评;本土化
时评本地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就新闻的阅读心理而言,地域上的接近性直接关系读者的阅读兴趣,地域越接近,读者的阅读兴趣越大。县级新闻网站所报道的大都是身边事,市民有不解也有愤怒,本土化时评最能表达出他们的感情,疏导他们的情绪。当地的新闻网站及其报纸代表主流的声音,给自己释疑。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时评就需要本地化。实现时评本地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评论的力量。特别是针对一些独家报道的时评,可以使报道和时评互动,使新闻更深入,更有价值。本土化时评做得好,对本地事务建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象山港网是中共象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唯一新闻门户,同时也是中国宁波网下辖的象山县新闻支站,所设立的“丹山晨谈”和“蓬莱闲话”、“象山港论坛”时评专栏和评论板块,点评象山时事,品评休闲象山,在时评本土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中国象山港网和《今日象山》、《休闲象山》最受网友关注的亮点品牌栏目之一。近几年来,象山县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建设休闲象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球皇后游象山、中国开渔节等活动纷纷助力象山,这些活动对宣传象山、传播象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所有活动的筹备和活动进行过程中,中国象山港网及其象山新闻中心主办的《今日象山》、《休闲象山》总是在第一时间对活动发出响应,或热情解读、或理性建言、或坦陈自己对活动的看法、或畅谈希望……其时评栏目“丹山晨谈”、“蓬莱闲话”走本地化的路线。这些时评充分挖掘这些新闻事件中的本地元素,找到有效落点,探索外地新闻事件本地化评说的路径,做到了既不缺位,又不流于空泛。参与本地事务建设,发表市民身边的“小事”评论,受到读者的欢迎。一篇篇本地化时评的及时出笼,帮助民众扩宽了看问题的广度,拓展了看活动的深度,在宣传党的方针、措施,引导网民主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引领作用。
以2012年前8个月为例,中国象山港网站共刊登本地时评共96篇,占总数的70%。这些时评除了讲究思想性,更讲究为市民服务,针对性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纵观中国象山港网时评本土化的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评论题材本地化
时评选取《今日象山》报道的本地新闻,或外地媒体报道的本地新闻为主,或是象山人评说象山事为主。以象山新闻事件为切入点,进行评说,做到新闻由头本地化。如:2012年6月,象山天安集团驻甘肃销售省区收到酒泉发射中心指挥部的一封信:天安之前提供给基地电网上的电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随时执行保障发射神舟九号的任务。《今日象山》随之发表了《“天安”助力“神舟”是象山人的骄傲》。2012年7月12日,象山港大桥胜利合龙。我们即发表了时评:《大桥时代,你准备好了吗?》。象山的志愿者在丹城千丈岩自发组织清理垃圾,《休闲象山》即发表《文明是最美的风景》。象山旅游达人评选出来后,发表《人人都应成为旅游名片》;象山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系列渔文化旅游纪念品后,“蓬莱闲话”就发表了《旅游纪念品多一些象山味》评论,旅游纪念品开发应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象山民间艺术家谢才华以全国个人创作的8000幅剪纸作品荣获世界吉尼斯之最后,发表了《优秀文化是发展旅游之魂》的评论,指出:“优秀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魂,用优秀文化铸就象山旅游之魂应是我县旅游发展的方向”;第十五届中国开渔节之际,面对开渔节先后荣膺“中国十大最具潜力节庆”、“中国十大自然生态节庆”、“中国十大品牌节庆”、“最具创新价值节庆”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推出深度报道的同时,推出《开渔节的创新价值》评论,评论认为其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看头、玩头、吃头、说头”上,高度概括的评论总结,令人启迪。象山出现一批民间拳师义务授拳的事迹后,我们即发表评论《生命因快乐而精彩》,对拳师义务授拳的事迹进行解读,令人读后感到亲切。象山的两个古村被列入市级十大古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古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发表了《请把那份活着的文化记忆留下》,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古村,同时尊重村民们的选择权。等等。这一系列针对当地特色的评论,深受读者欢迎。
二、外地新闻本地化
选取域外的事件,寻找其与本地公众在利益或心理上的相关性题材来评论。这是外地新闻象山化,将外地新闻与本地时事相结合,实现象山落点,外为我用,以我为主。借外地的事,说本地的理。如2012年8月,特大暴雨倾泻京城,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今日象山》立即发表了《下水道建设改造应提上日程》,反省本县的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提醒有关部门进行检查的改进,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重庆江津区中山镇“爱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老人的去世,刘国江手创的6000余级“爱情天梯”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丹山晨谈就发表了《“爱情天梯”的精神价值》,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阐述了企业和个人面对逆境时,在困难面前,能拿出刘国江55年坚持凿“爱情天梯”的决心和勇气,坦然面对。这就是“爱情天梯”留给我们的最大精神价值。报载,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表示,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媒体报道后,丹山晨谈即发表评论:《为这样的表示,鼓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表评论:时下部门单位流行什么事情都“建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把手的责任和重视往往泛化虚化成“纸质”的组长名分。“带头下水”切中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不能“人家事情头顶过”,必须“自己事情穿心过”;不能“冒名顶替”,必须“货真价实”;不能“运筹帷幄”,必须“身先士卒”。“带头下水”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高悬,局长和董事长还不战战兢兢兢兢业业?领导的责任和重视,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融入到污水化清的全过程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评论方式多样化
中国象山港网站的时评以正面引导为主,以理性建设的态度促进社会进步,不图一时痛快,不说过头话;把群众普遍关心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作为重点,不流于琐碎、不小题大做。
1.批评不良现象为主,批评具体单位为辅。时评只是针对现象和做法,不针对具体单位。针对春节期间领导慰问只顾宣传,不顾受慰问者感受和真是需求的现象,刊发了《“春节慰问少点‘秀’”》。针对有些地方的“示范点”名目繁多,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等现象,发表了《不能“点”到为止》,指出建立“示范点”本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落到实处。这些时评针对不良现象为主,不针对具体单位,批评容易使人接受。这样的批评虽然不针对具体部门,但可以提醒一些单位的领导重视此类现象。媒体发表哈大杀医事件后,丹山晨谈发表了《“医闹”不严打,医患难和谐》的评论,不针对某家医院,而是针对这种现象。这样的批评性评论不易发生纠纷,又起到了批评丑恶、弘扬正气的目的。
2.多些理性,少些过激。说理为主;抨击为辅。过激的言语,最容易刺伤他人,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目前很多好的批评性时评,感情色彩丰富,发在外地没什么,发到本地却容易被人抠文字抓住把柄。让批评性时评的感情色彩淡一点,心平气和一点,除了容易让批评对象接受,也经得住法律的推敲,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象山艺人谢才华自掏腰包办起剪纸艺术馆免费对外开放,《休闲象山》发表了《优秀文化是发展旅游之魂》,呼吁有关部门给予扶持,言之有理,就容易被有关单位采纳建议。一些重大话题,结合新闻展开议论。一个问题如果有多种观点,把来稿组合在一起,前者可以造势,后者则可以避免观点的片面性,两者都能起到吸引读者参与、形成读者与媒体互动的作用。让读者在不同的声音中得到启发,从中作出自己的判断。《请把那份活着的文化记忆留下》,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古村,同时尊重村民们的选择权。这样,把古村的保护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站在全局的立场,同时也设身处地站在村民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样的辩证评点使立论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3.揭露问题与提出建议结合,批评与表扬结合。批评掺些建设性。除了对丑恶现象的简单批评,对一些并不是有意为之的事件,时评更该在批评的同时,更该提出点建设性意见。在发批评性时评比较多的时候,也可以发些具有代表性的表扬性时评缓解压力。这样既可以为批评对象提供解决思路,也加强了时评的深度。如果启发了被批评单位解决问题的思路,那就更突出了时评的价值。如针对旅游市场纪念品缺乏本土特色的纪念品缺乏的现象,发表了《旅游纪念品要多些象山味》。《少一些乡村节庆又何妨》,一方面对县内一些镇乡办节庆的热情及其成绩作充分肯定,同时又指出盲目跟风不必要。这样有理有节,读者及有关部门都容易接受。《为后山妹现象喝彩》评的是丹城后山村有一个企业家出资让村人学打太极拳。结果村里数十人学打太极拳后,原来村人因无所事事赌博的习气烟消云散,村里风气焕然一新。评论对出资的企业家倪敏进行了赞赏,同时呼吁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村民来学太极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也推出鼓励政策,鼓励大家学打太极拳,建议太极拳教练们义务执教推广太极拳运动。评论对社会推动太极拳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做本地时评的压力大。习惯了被奉承的各个部门,听到时评这么刺耳的声音,自然会通过种种方法来施压。本地时评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本地可评价的新闻资源有限。中国象山港网网站真正实现时评本土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杨飞,金凯华.时评本地化的探索[J].新闻实践,2009(4).
[2] 李天伦.时评本地化漫谈[J].新闻记者,2004(2).
[3] 王国荣.时评本土化可以帮助媒体差异化竞争[J].新闻实践,2011(5)
[4] 杨承佳.从硒都时评看地方网站时评本土化的理性回归[N].中国荆楚网,2011-10-19.
[5] 崔广宏.地方党报时评本土化的理性回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7-14.
[6] 王会静.时评本土化的着眼点[EB/OL].西祠胡同,2008-09-02.
[7] 薛世君.时评版的本地化趋向[J].岭南新闻探索,2007(4).
[8] 傅一河.“时评本地化”小心触雷[EB/OL].人民网,2004-04-12
[9] 叶边游鱼.本地化,都市报时评的必然趋势[EB/OL].西祠胡同,2009-07-07
[10] 黄保才.运用本地化策略激活党报评论来源[J].新闻实践,2008(12).
[11] 李升平.时评本地化与发表问题[J].新闻记者,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