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湖南,至少代表三湘四水的人民,应该站在高一点的位置谈事议事。”湖南的郑砚国代表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另一位代表龚曙光认为,“代表要关注的应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比如要为环境保护大声呼吁。我们不仅代表13亿人发言,也代表未来的子孙发言。”
代表委员们来自不同省份,有各自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和兴趣专长。为自己所在的地区、行业、部门甚至群体代言,既正常,也必要。不过,能够排除“小我”,跳出自己熟悉的小圈子,放宽眼界、打开思路,着眼大局,甚至为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一方着想,为国家长远发展建言献策,更值得尊重,展示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全局意识。因为这样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超越一时一隅的局限,提交出更有意义和价值、更具建设性和普惠性的议案提案,从而也标注着履职水平的提高。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任何数字一旦除以“13亿人”这个分母,都提醒我们勿忘现实的国情。有限的财力、资源,在应对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发展难题时,显得捉襟见肘。何况,从国家决策层面出发,各项事业的发展难免会分主次快慢、轻重缓急,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在这个意义上,尤须代表委员们葆有战略思维、大局观念。
为国家建设分忧解难、为人民群众谋利代言,是履职的题中之义。代表委员在提交相关议案、提案和建议的过程中,应合理把握局部与全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如果任由“屁股决定脑袋”,一切只从本位主义出发,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仅难以有效推动工作,更不利于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