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中)用中文向大家问好。本版摄影京华时报记者张伟摄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俄罗斯著名导演,曾执导《爱情的奴隶》《黑眼睛》《蒙古精神》《烈日灼人》《十二怒汉》等享誉国际的作品。《烈日灼人》曾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5年)、戛纳评委会大奖(1994年)、俄联邦国家奖章(1995年)三项大奖。因为作品中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他于2008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黑泽明终身成就奖。
◎杰夫·布朗 澳大利亚知名制片人,目前担任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执行委员会委员、亚太政策委员会联席主席。
◎卡梅隆·贝利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曾策划和主持了电影节中非常成功的系列节目“华人电影志”。他同时负责加拿大和国际电影产业之间的联系,并以影评人身份在知名电影评论节目和杂志中担当重要角色,被《多伦多生活杂志》评为多伦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前50名之一。
◎艾维尔·本杰明 英国导演协会主席,领导协会推动了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的启动,并担任2011年、2012年两届电影节的英方评委会主席。他身兼导演、编剧,积极倡导直播与现场表演艺术。
◎顾长卫 中国电影摄影师、导演,摄影作品包括《孩子王》《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日子》等,其中《孩子王》《红高粱》同年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霸王别姬》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导演作品包括《孔雀》《立春》《最爱》等,《孔雀》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立春》赢得罗马电影节影后的桂冠。
◎张一白 中国知名电影导演、监制,作品包括《秘岸》《好奇害死猫》《夜·上海》《开往春天的地铁》等。由他执导的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在2011年掀起了一阵怀旧热潮,成为当年热门话题之一。
◎姜帝圭 韩国知名电影导演,被誉为亚洲电影鬼才,主要作品有《银杏树》《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他12年间共拍摄了3部电影,每一部都创造了票房奇迹。1999年《生死谍变》曾获亚洲影展评审团大奖,2005年《太极旗飘扬》获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4月16日晚,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北京地标性历史文化建筑——天坛公园祈年殿举行。“天坛奖”评委会成员集体亮相,评委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致辞时称,他十分荣幸能担任首届天坛奖的评委会主席,一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奖项。开幕式现场还发布了天坛奖奖杯、奖项设置和入围影片。
中国三高唱主题曲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幕式从室内移到了室外,利用祈年殿的精巧建筑打造了一场如梦如幻的奇幻光影秀。开幕式由栗坤和吴大维主持,由光影秀《天人合一·美美与共》拉开序曲,高科技投影下的祈年殿流光溢彩,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光影盛宴,给人穿越时空的视觉震撼。大型音乐舞蹈《梦启天坛》通过现场舞蹈和经典电影片段相结合,营造了一场“看电影”的梦境。
另外,表演嘉宾郎朗现场表演了钢琴独奏《我爱你中国》,戴玉强、魏松、莫华伦三位男高音歌唱家登台献唱了电影节主题歌《我在你的世界里》。
霍克致辞大秀中文
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和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进行了致辞,预祝北京电影节圆满成功。
当晚,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奥斯卡奖主席霍克·考奇作为特邀嘉宾到场,他登台致辞时用中文说:“北京,你好!”他称十分喜欢中国美食和文化,并感谢组委会邀请他来京与中国电影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认为北京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影艺术之都之一,相信在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天坛奖一定会越办越好。
评委会全阵容亮相
当晚“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七名成员集体亮相,评委会主席、俄罗斯名导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携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卡梅隆·贝利,英国导演协会主席艾维尔·本杰明,澳大利亚知名制片人杰夫·布朗,中国知名电影摄影师、导演顾长卫,韩国知名电影导演姜帝圭及中国知名电影导演、监制张一白一起登台,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七名成员来自六个不同的国家,他们将决定首届“天坛奖”10个奖项的最终归属。米哈尔科夫致辞时秀起了中文,用“你好”与大家打招呼。他称非常喜欢北京,并调侃当晚的室外天气跟俄罗斯一样冷。他十分感谢组委会邀请他担任主席,“我曾经在中国的海拉尔呆过四个月,中国人民非常热情好客,我还学会了使用筷子,我爱中国和这里的人民。”他代表评委会承诺,将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选奖项。
公布十奖项及入围片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和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这两位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副主席,现场公布了天坛奖奖项设置和入围影片。天坛奖包括10个奖项,分别是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获奖结果将于4月23日晚在颁奖典礼上揭晓。
>>链接
15部提名影片
《一九四二》(中国)《万箭穿心》(中国)《远大前程》(英国)《钓鱼的日子》(阿根廷)《亲人之间》(德国)《父辈足迹》(亚美尼亚)《求主垂怜》(加拿大/法国)《少女洛荷》(澳大利亚)《移情失控》(法国)《过失杀人》(荷兰)《德国朋友》(德国)《受之有道》(伊朗)《献给爱妻的歌》(英国)《B级片之王》(墨西哥)《今夕何夕》(法国)。(记者吕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