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副总编卢新宁
人民网7月15日电 7月10日下午,“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举行了“高端对话”。来自人民日报和全国31家省级党报的主要领导,围绕“党报评论如何用好‘金话筒’”“当评论遇上互联网+”“激发党报评论的共同体意识”三个话题,刮起了强劲的脑力风暴。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作了闭幕讲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全程主持。
以下是人民日报社副总编、“高端对话”主持人卢新宁的发言摘编:
今天的会场,组成了无一缺漏的全国党报评论“全家福”。豪华阵容背后,蕴藏着这样的共识:在这个大转型、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面对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变化,党报评论只有汇入融合发展的潮流,才能让手中金话筒的声音传得更远。
刚刚大家的发言中,有两句话印象深刻。一句是“让党报评论散发青春气息”,一句是“让主流媒体声音成为主流舆论”。这两句话互相映衬,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在变化的舆论格局中,党报评论所处的方位、面对的挑战和改革创新的方向。主流媒体的声音不可能自然就成为主流舆论,党报评论要想砥柱中流,一要看你所说的是否让人信服,二要看你所做的是否跟上了时代。今天的党报评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把“楷体字”写在全媒体的平台上。这不仅是党报在参与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中央对主流媒体的要求。
当评论遇上“互联网+”,纸上的评论和网上的评论有什么区别?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评论有什么样的形态、语态和姿态?这是非常现实地放在大家面前的问题,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比如有人提出“星期二现象”,为什么星期二发的稿子就会转得更多?还有,为什么加一张插图,转发率就会变高?这其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党报评论融合发展,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命,更是思想观念的革命;不仅是媒体技术、写作技巧的转型,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的提升。
媒体激烈的“观点竞争”“评论大战”早就已经开始了。在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媒体也开始一轮新的洗牌。这一过程对党报评论而言,可能是一个“窗口期”。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党报进行的是增量改革、是帕累托改进,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比如,我们坚守党媒这一传统的强势阵地,可以依托社交媒体扩大传播力、影响力,中央制定的媒体融合战略,更是我们可以借力的东风。另一方面,党报对重大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仍然是广大读者观察思考问题尤其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参考标准和重要依据。只要党报评论敢于发声、善于引导,做出既符合实际、又遵循规律的正确判断,就能在读者中产生影响。
党报评论和融合发展,一个是我们的竞争力所系,一个是发展的大趋势所在,相信,党报评论主动拥抱媒体融合的潮流,就一定能在新的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