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时节,又到迎新!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都积极开展了迎接新生的工作,其中,迎新大会上院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迎新致辞及寄语,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新闻与传播院校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青年新闻学子初步了解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正确掌握新闻学学习方法、蕴育形成新闻理想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也应该是我们新闻教育界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内容。一篇精彩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或许并不亚于一堂课上的专业传授。为此,经联络商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与人民网传媒频道共同开展“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征稿活动。热烈欢迎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领导、老师、毕业生、在校生积极投稿!
》》》点击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征稿启事》。
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老师,十几年前从新闻媒体来到人大新闻学院,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没有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老师,还没有充分的自信,却已经变老了;而我们每年要在这里面对的学生,却和前一年同样年轻。你们川流不息,像青春的河水。我只是堤岸上逐渐变老的一块石头。
作为教师,我想分享给新同学的一个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大学对于你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好多年前,我曾做过一届本科生的班主任,像今天一样,迎接新生入校。班上有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地区,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和超强度的应试教育考入人民大学。我当时觉得,他就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啊!这位同学性格内向,又是在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出来的,他不善言谈,不善与人交流。所以,我格外观察他这方面的改善,比如,他有时开一个冷笑话,别的同学叫他小名儿。我希望他会逐渐在大学放松,开放自己。后来2年级转专业,他就不在我班上了。
4年之后,在明德广场上,全院毕业生合影,我再次看到这位同学,我问他已经和哪个单位签约就业了?在那个场合,老师见到毕业生,都问这样的话。而他回答说:还没有单位要我呢。我心里格登一下子。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儿了。实际上,他在就业的面试中一直很不顺利。一年之后他都没有找到工作。此后就再也没有听到他的信儿了。
我们看这位同学,他一考入名牌大学就好像因知识而改变了命运。但从四年以后看,实际上是否真的改变了命运,却很难说。因为这位生性内敛,在相对闭塞的应试教育中胜出的同学,却没有能够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通过积极地表达与交流尽可能地开放自己、改变自己。而和他一个班,同样来自农村地区的另一位同学,毕业的时候,表达和交往能力则和入学时判若两人。
这就是4年大学生活给人的机会——决不仅仅是给你一个获得知识的机会。
具体到课堂上,这样的机会就是更为积极地展示自己,在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新闻学院所培养的人才,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就包括表达能力和交流、交往能力。在课堂上的这种表达和交流机会,是同学们自己通过艰苦的努力获得的,非常值得珍惜。
当然,不仅是课堂,在大学,还有好多更具有自主性的机会,比如学生社团和学生媒体。在人生成长的这个重要的时段里,它们都是改变自己,塑造自己的重要机会。而这些机会的本质:就是交流、交往,开放自己。
同学们,咱们是年龄不同的两个人群,有幸在人生短暂的4年里相遇。我们在这儿当老师,你们在这儿当学生,不是因为我们年龄比你们大,而因为人类一种基于进步的效率考虑的制度设计:让一些人利用分工的优势——主要是时资源的优势,观察和梳理人类的知识和思想资源,然后集中传授给另外一些人,使后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知识创造。这里谈的是广义的知识创造:即使你只是在采访报道,相对于课堂上的练习,也是创造性的。
这样的分工,我认为正是教育的本质。而高等教育还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而往往是知识的生产——在教室,在实验室,在老师和同学对话交流的头脑风暴之中。因此,它的本质是师生的合作。
我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4年里,使自己更为开放,更为丰富。祝愿我们在教学中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