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时节,又到迎新!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都积极开展了迎接新生的工作,其中,迎新大会上院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迎新致辞及寄语,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新闻与传播院校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青年新闻学子初步了解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正确掌握新闻学学习方法、蕴育形成新闻理想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也应该是我们新闻教育界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内容。一篇精彩的迎新致辞及寄语,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或许并不亚于一堂课上的专业传授。为此,经联络商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与人民网传媒频道共同开展“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征稿活动。热烈欢迎各新闻与传播院校领导、老师、毕业生、在校生积极投稿!
》》》点击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征稿启事》。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瑞祥教授
亲爱的同学们:
从今天起,你们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天津师大传媒人,欢迎同学们到家。
你们选择的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新中国天津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摇篮。在新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天津师范大学是最早创办新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1959年,受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委托,天津师范学院(今天津师范大学前身)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由师范院校设立的新闻学专业,具有开创性意义。1980年新闻学专业恢复招生,2003年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开启了天津新闻传播教育新时代。
如今的新闻传播学院已形成六大本科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四大硕士专业(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和新闻与传播专硕)的结构规模,是我校唯一一个集普通类与艺术类本科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也是本科专业数量最多、本科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之一。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定位、特色与风格。我们秉承“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培养了近万名新闻与传播优秀人才,获得广泛社会声誉。
新闻传播学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遗产。几代师生为此呕心沥血、卓越奋斗,有的老师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校园里有一座寓意不凡的“新闻园”,这是师大传媒人的精神家园。这里是新闻传播学子的大课堂,是接续传统与未来的里程碑,是青年才俊怀揣理想走向社会的出征地。
“新闻园”是1980级校友集体捐建的,他们是新闻学专业恢复招生后的首批本科生。园内矗立着两座雕像,一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杰出报人梁启超,另一位是现代杰出新闻工作者范长江。他们博大的新闻情怀与责任担当滋养砥砺着天津师大一代又一代传媒人为理想前行。园内纪念碑上镌刻着“全优答卷”四个大字,那是新闻界前辈石坚先生30多年前对我们的褒扬与激励。园中栽种的两棵“公孙树”,是老校友们对新一代传媒人的殷殷期盼。
你们这批新朋友在学院未来发展中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2015年是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开启之年,是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与天津师范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推进之年,也是学院教学办公新址乔迁之年。目前,全院正在进行“部校共建”与“十三五”规划大讨论,一幅事业发展的崭新蓝图正等待你们去创造描画。展望四年后的2019年,当你们完成本科学业之时,正值学院(新闻学专业)创建60周年。我期待并坚信,你们大学四年所创造的骄人业绩,必将成为献给学院60年诞辰的特别厚礼。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天津师大新一代传媒人,风华正茂,怀揣梦想。我羡慕你们青春洋溢,激情四射。作为一位有33年教龄的老教师,在你们人生新启航之际,我想提示你们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精神,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
按照我的浅见,大学是涵养心智、磨炼品格、激发创造、放飞理想之地。大学就是成大器之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成大器者,必有大用。所谓大学精神,前贤同辈多有宏论。我以为,大学精神之要义就在于:
独立思考之素养
家国情怀之责任
批判质疑之勇气
创新实践之意识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需要同学们自己寻求答案。我想提出几个关键词供你们思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砥砺品学,完善人格;责任为重,勇于担当;乐群包容,互鉴互赏;友善亲和,胸襟开阔;常怀感恩,心存 敬畏;辨识纷乱,守住安宁;全球视野,本土情怀;善于创新,甘于奉献;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体魄,身心康健。此外,我们还要遵循《天津师范大学章程》,践行“修德、立志、勤学、广闻”院训。从专业角度讲,我们还要强化媒介素养,提高传播能力。
在我看来,解读好上述三大问题并能自觉付诸行动,你们就学业有成可以毕业了。我愿意陪伴你们一道思考,与你们共同行动。
亲爱的同学们
四年一瞬,时不我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坚信,因为有你,
新闻传播学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