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成功的樣本價值--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2012年·第5期

《中國好聲音》成功的樣本價值

王丹

2012年11月27日14:01    來源:北方傳媒研究    手機看新聞

自7月13日首播爆紅以來,《中國好聲音》一直話題不斷,宛如上演了一部電視大片,在中國電視界掀起一場關於創新的自省和反思。從制播分離背景下的生產線構建,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整合營銷,再到文化振興規劃下的產業鏈打造和主流價值引領下的電視精品創作,某種意義上,《中國好聲音》不僅僅是一檔成功的音樂選秀節目,更是中國綜藝節目發展史上的一個新坐標。

一、制播分離背景下的生產線構建

《中國好聲音》由燦星傳媒聯合浙江衛視制作,在浙江衛視的平台上播出。該節目改變了以往制播分離節目的利潤分配模式,變“電視台定利潤”為“市場開發利潤”。正是這一變化,促使節目生產線隨之改變。

1.成熟而規范的生產流水線

為保証《中國好聲音》的質量,浙江衛視和燦星傳媒全線介入生產,浙江衛視提供技術支持,燦星傳媒負責節目制作,雙方共同組成節目制作團隊,負責節目的前期准備、內容安排、導師選擇、學員挑選、舞美設計等等。當然,節目在生產線上的成熟和規范也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結果,版權方附贈的《制作寶典》細致到音響調試、燈光色彩、明暗調校、接線方法等都有一套嚴謹的制作流程,這無疑對節目生產起到了專業的指導作用。

2.細致而嚴苛的制作標准

2012年暑期,多檔音樂選秀節目混戰省級衛視熒屏,《中國好聲音》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在於其將“好聲音”發揮到了極致,這種心無旁騖的執著來自於制作方在節目標准制定上的細致而嚴苛。以學員選擇為例,《中國好聲音》完全沒有海選環節,節目從籌備開始,導演組就分成網絡組和線下組,赴各地進行“地毯式”搜索,而每一位學員的最終入選,還需要經過總導演、副導演及音樂總監進行把關和確認,審核遵循“五分制”,3分是演唱分,2分是故事分,兩者相加達到4分,才能順利入圍。這樣嚴苛的選拔標准,保証了每位學員都有相當不錯的音樂唱功,無形中也提升了節目整體的音樂水平。不得不提的是,節目對細節的把控,比如,四位天價導師轉椅從英國空運而來,巨型LED屏幕的運用,金牌音響總監金少剛、明星級伴奏樂隊的加盟,這些都從點滴之處顯現了節目對於品質的不懈追求。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