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真人秀節目核心元素分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2012年·第5期

職場真人秀節目核心元素分析

——以江蘇衛視《職來職往》節目為例

張潔意

2012年11月27日14:05    來源:北方傳媒研究    手機看新聞

中國電視節目在向西方國家學習借鑒過程中,真人秀節目佔據較大比重,如野外生存類真人秀《生存大挑戰》、《走進香格裡拉》,就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真人秀節目《幸存者》為模仿藍本﹔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是《美國偶像》的中國版本﹔《中國達人秀》由東方衛視購買英國選秀節目《英國達人》的版權制作。此外,中國本土的生活類角色互換節目、電視相親節目、職場真人秀節目等等,都是在學習、借鑒國外相關節目類型基礎上,受制於中國媒介環境和媒介體制,並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及受眾收視需求,而制作出的具有較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新類型。

真人秀節目相對於傳統電視節目,需具備四大要素:紀實性、戲劇性、游戲性、參與性。職場真人秀節目的這四個要素與其他類型真人秀節目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存在差異,形成節目獨特優勢和看點。下面結合一檔較高收視率的職場真人秀節目《職來職往》進行深入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職場真人秀節目如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予以思考和梳理。

一、紀實性

真人秀節目吸引受眾的核心要素在於“真”, 強調實時現場直播,沒有劇本,不是角色扮演,相對於戲劇作品有更強烈的真實感,因此節目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普通觀眾的求知欲、獵奇心和窺私心理。在職場真人秀中,其紀實性具體從三個方面表現。

首先,參與節目各方的身份的真實性。在一期職場真人秀節目中,錄制現場的“人”的要素可分為四類:求職者、招聘企業代表、主持人和現場觀眾。求職者的真實性需從個體真實和整體真實兩個方面進行考量。個體真實即應聘選手身份和個人基本情況的真實。節目制片人馬浚益透露,報名和被挑選上節目的比例為兩百比一,附有照片和個人資料介紹詳盡的報名者會優先考慮。而在節目第二個環節職我本色中,通過選手的VCR短片,了解選手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挖掘選手的閃光點進行測評。其中有些VCR中選手會邀請其朋友、家人出鏡,從側面佐証上場選手身份的真實性。整體真實,在保証每位選手個體真實的同時,節目力求展現求職者的全面性和多元化。從2010年12月節目開播至今,幾乎每期四位求職者都各有特點,既有高學歷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和學成回國的海歸,也有中學沒畢業的技術工人和住地下室的“北漂”,甚至還有從未踏入職場的家庭主婦和從機關領導崗位退下的老阿姨。對於這樣的安排,制片人坦言,降低門檻,不限年齡和學歷,是因為節目觀眾不僅限於學生群體,而為更廣泛的人群提供就業幫助,也希望通過這些熱點話題人物來引發大家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討論和對自身的反思與再定位。

招聘企業代表同節目選手一樣,也是經過精心挑選和考核的。從年齡來看,涵蓋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符合目前各企業管理層的實情。就專業而言,涉及銷售、行政、人力資源、策劃、設計等多個行業。在招聘企業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方面,大多為廣大受眾知曉並有較高美謄度的企業,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強企業。此外,為追求節目的公開公正,招聘方也會面臨“下崗”危機。一般每錄制兩期節目,18位行業達人中少則五六個,多則一半會被換掉,滿足多元化的招聘和求職需求。

主持人的真實性表現為節目現場真情實感的流露。主持人李響在節目中的情緒表現偏重於感性。如選手講述和母親的辛酸往事,李響在一旁潸然淚下,遇到性格樂觀開朗、擅長逗樂的選手,李響會幽默、夸張地予以配合,而在畢業季的專場節目中,李響更多表現的是對初入職場年輕人的照顧和安慰。主持人和選手、主持人和觀眾的情感互動在節目中得以真實展現。

節目現場觀眾的征集往往通過網絡論壇、貼吧發布征集信息,報名者免費參加節目錄制,現場觀眾多為學生、節目粉絲、選手的親友團。另外,節目幾乎每期都會有高校應屆畢業生參加,並啟動《職來職往》校園行活動,已經在北京、杭州各大高校做推廣,並陸續去上海、成都、廣州等各大城市推廣。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