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於SCCT對方舟子PK李開復事件的危機情境和危機傳播策略分析
(一)事件回顧
第一階段:雙方激辯期
2011年11月22日下午4點,方舟子發微博對李開復自傳中“26歲即成為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的說法提出質疑,並微博@李開復請其作出解釋。
82分鐘后,李開復連發7條微博回應稱:因中美職稱不對稱,自己Assistant Professor的職位若譯為“助理教授”容易被誤解為“助教”,故譯為副教授,且在自傳中備注了英文Assistant Professor避免歧義﹔“最年輕”的說法是當時副校長告知。
11月23日上午,李開復以長微博形式逐條反駁方之前的“証據”,並隨后發博“總結我的職稱過程”,表示“上述事實已擊破相關不實,不再回應”。
第二階段:李沉默期,第三方力量出場力挺
自11月24日到27日,李開復微博不再就方舟子的質疑進行回應。在此期間,方舟子不斷發博拋出新証據,引起網友關注。
此時,李開復的眾多圈內好友開始發博支持李,稱相信李的人品,認為其學歷沒有問題,最多只是翻譯不當。
對此,方舟子發博稱“本來是想停了,但被天使們給惡心到了,干脆寫篇長篇的”,之后,方撰寫了一篇博客詳述對李開復職稱的質疑及依據。
第三階段:李謙虛致歉,雙方“和氣收場”
11月27日,本已稱“不再回應”的李開復重新就該話題發博表示“人非完人”。
此后李在11月28日、29日連發十余條微博,先后出示成績單和學校聘書,就“中英文自傳”內容是否一致、與奧巴馬是否為同班同學等核心爭議進行了回應,並向網友表示:對於自傳中不嚴謹不謙虛的部分,我虛心接受、深表歉意並將作出修改。
此公開回應獲得了大批業內人士和網友的認同,方舟子也認可了李開復道歉並公開原始資料的態度。至此,雙方“和氣收場”。
(二)主要危機情境分析
通過回顧事件進程,本文將李面臨的危機情境總結為以下五點:
![]() | ![]() |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