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別讓微博變成一顆定時炸彈【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別讓微博變成一顆定時炸彈【2】

——論微博之教化觀

付  敏

2012年12月06日14:3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微博自身特點、當下社會環境即為微博教化觀所產生的原因

?微博自身所具有的傳播特點 從09年新浪微博公測到正式發布至今僅僅3年的時間,它便以驚人的用戶增長速度和傳播速度悄然改變著這個社會,這種改變是令許多資深傳媒人士也不法准確的進行解釋。

?傳播速度之快。2012年7月26日啟東市決定實施“南通大型達標水排海基礎設施工程”,27日晚有人便將這工程背后的事件即不顧人民的利益講污水大量排放進呂四漁場制作成圖片的形式曝光,短短幾個小時內,轉發數量達到十幾萬。28日中午,便傳來啟東市市長被群眾“拿下”的新聞在微博上散開,李開復、韓寒等人也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內對此事進行了兩三次的轉發並評論。

?影響范圍廣。微博使許多“草根”大眾也具有同等的發言權,一個人的力量也許不夠強大,但如果把這個能量聚集起來,往往能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向。曾經轟動一時的“中脊梁獎”,便是在博友們的質疑和討伐聲中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涉及層面深。微博的強大,不僅僅取決於它可以傳遞信息這樣一個簡單的功能層面,它還可以進行廣告宣傳、慈善募捐、解決民生、上訪投訴等,微博都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

?精神空虛 信仰缺失

就業壓力的與日俱增,超負荷的工作量,會使人們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逐漸的出現彷徨,疑惑與不知所措等心理問題。但又迫於生活,不得不日復一日的重復同樣的工作。於是,網上出現了許多心理治愈,啟迪心智的教化微博。這類微博的普及性很強,很容易與人產生情感上的“共振”,給人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嘉措活佛的微博算是最有影響力的微博之一,其中的內容大都闡述了佛家的經典教化,讓每一個閱讀的人,內心都能回歸一種平靜,淨化自己的心靈。

?名人效應 輿論中心

所謂的名人,通常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他們大都頗具人格魅力,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認同度。他們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在傳播媒體上比較活躍,在其特定領域具有一定的地位,並能對這些領域的問題做出正確判斷和相對准確的定義,還樂於接受和傳播他所感興趣的信息。在加之中國人本質上的“奴化”心理,他們很容易被這些信息所引導。但前提是,他們擁有足夠的真誠,秉持著正確的價值觀,使他人信服。

四、發揮娛樂功能、把握生命周期以提高教化力

? 提升教化力

使微博能夠具有教化力,一方面要有一定的信息量,另一方面是要留給大眾思考的空間。目前具有教化作用的微博大都集中在職場、教育、健康等三個方面,他們幾乎涵蓋了所有博友們想要獲得的信息。雖然文字內容僅限制在140字以內,但這足以讓發布者有著充分的發揮空間,將事情簡潔化,留給受眾充分的想象空間,細細咀嚼。但要更具有說服力,那麼圖片和視頻無疑是最好的証明工具。另外針對細節部分,也可以利用博客進行深入的說明或者制作成flash、短視頻,讓人們體驗到一種畫面感,還可以在請求提供教育的同時讓大眾娛樂一番。

?微博的生命周期

任何一條高轉的微博都會一個生命周期,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而教化類微博的生命周期似乎比各類微博具有更長的“生命周期”。 ?它並不是新聞,不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的。例如一條關於如何在夏季養生的微博,可以反復出現在每年的夏季。李開復的六條寫給創業年輕人的建議,可以被每年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生所轉載。?它具有普世性。微博不同於傳統媒體,沒有嚴格的門檻設置,隻要沒有觸及相關法規,可以隨意發布個人觀點,當某一觀點往往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時,往往能左右事情發展,大眾的價值觀開始經歷了接受到改變的過程,因此很多人也把微博比喻為“價值觀速成班”②。?它具有實用性。這裡面所介紹的經驗大都貼近受眾的日常生活,獲取知識不再僅僅局限於書本和人際傳播,微博滿足了大眾普遍追求快速和高產的需求。

結 語

綜上分析,微博的力量遠比我們預料的要強大很多,它在一定程度改變了媒體信息傳播方式的同時,也悄然的改變著人們價值觀。但值得注意的是,網民們在發表自我觀點的同時,要以社會大局為出發點,避免產生負面影響。關注者也應該秉承正確的價值觀,不盲目跟風起哄,具備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曾經有一段時間內媒體爭相報道類似於做好事反被欺詐的新聞事件,招致大規模網友們的轉載和評論,引得許多人的一陣唏噓與感嘆,稱今后都不敢做好事了,不干那吃力不討好的事。瞬時間在微博界刮起一陣類似的輿論風,對社會風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這類現象的正確言論引導,使微博產生良性的教化作用,別讓微博由自由的聖地變成了一顆隨時會引爆的定時炸彈。最后希望微博社會就像新浪一號人物曹國偉所憧憬的那樣:希望“圍脖”能溫暖逐漸疏離的生活和冷淡的人性,這才是微博力之所在。(作者系鞍山師范學院文學院新聞系學生)

【參考文獻】

①網易新聞:http://news.163.com/11/0818/21/7BP6BOKL00014AEE.html

②杜子建《微力無邊》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