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輿論場”的張力與融合--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新論研究

兩個“輿論場”的張力與融合

邢彥輝

2013年01月07日15:18        手機看新聞

輿論場的含義與分類

在我國新聞學界較早提出輿論場定義的是清華大學劉建明教授。他認為:“所謂輿論場,就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許多人形成共同意見的時空環境。”①構成輿論場有三要素:“同一空間的人群密度與交往頻率”“輿論場的開放度”和“輿論場的渲染物和渲染氣氛”。同一空間人們的相鄰密度與交往頻率較高、空間的開放度較大,空間的感染力或程度較強,便可能在這一空間形成輿論場。無數個人的意見在“場”的作用下,經過多方面的交流、協調、組合、揚棄,會比一般環境下形成輿論場的速度要快,並有加速蔓延的趨勢。這類開放的、公開平等而自由討論的地方,是促成輿論形成和變動的重要空間。

新華通訊社原總編輯南振中認為,在當下中國,客觀存在兩個輿論場②:一個是黨報、國家電視台、國家通訊社等“主流媒體輿論場”,即官方輿論場,它忠實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是依托於口口相傳特別是互聯網的“民間輿論場”,人們在微博客、BBS、QQ、博客上議論時事,針砭社會,品評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聯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改寫了“輿論引導新格局”。

網絡為社會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聚集民意的平台。從BBS到門戶網站,從博客到微博,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改變著輿論的生成語境,重塑著公共生活。在互聯網沒有成為輿論表達的主干道之前,官方輿論場在傳播、引導輿論方面處於主導地位。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打破了官方輿論場掌控輿論的局面,成為社會輿論的集散地。我國民間輿論力量的快速成長,始終是與網絡相輔相成的,並在網絡上形成一個決策高層和傳統媒體都關注、並產生互動的公共輿論場,這兩個輿論場形成了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輿論新格局。

兩個“輿論場”的張力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民間輿論場已發展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輿論力量,以一種新興輿論場的形態與官方輿論場交融糅合,有些時候甚至相矛盾。能否有效引導民間輿論場,使之與官方輿論場最大程度吻合,是處置各級各類輿情的重要評判標准和關鍵所在。

1.發展速度不平衡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聯網普及率為39.9%。2010年被稱為微博元年,有人說中國已進入“微博時代”。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4.3億,環比增長近50%。2012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有人估計可能突破6億,超過互聯網數量。以移動互聯網這一新媒體為載體構筑的民間輿論場,發出一陣又一陣強大的輿論風暴。微博成為輿論的重要發源地。無論是徒手接住高空墜落女孩的“最美媽媽”,還是“7•23”溫州動車特大事故……都是由微博最早播報,迅速引起全國普遍關注,並形成了強大的輿論風暴。

2.面對突發事件,反應速度不一

面對突發事件,民間網絡輿論場的形成速度快,且容易形成一個“群落”。 Web2.0時代的社交網站、手機網絡等的普及,使一個事件或問題能迅速在一定時空環境中形成輿論場,而主流媒體的輿論場在這方面總是或多或少表現出了一些滯后性。而網絡輿論場就不一樣,網民會針對事情的實際情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特別是微博以其快捷方便的特點,在網絡輿論場“大軍”中佔有一席之地。

3.關注對象主題不同

目前,這兩個輿論場從內容到語境都存在差別。“官方輿論場”在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等重大題材上佔據主導地位,而“民間輿論場”在涉及公務員管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公共安全、司法公正、城鄉差距等涉及公平公正的話題上,更容易被網民認可。

2012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熱點事件涉及反腐倡廉、突發事件、食品安全、教育教學等近30個領域,其中公務員管理、司法執法、企業財經領域的熱點話題數量較多,位列三甲,佔比分別為9.6%、8.3%、7.9%。③

4.信息的真實度不同

在麥克風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人們借助互聯網上的微博、BBS、博客等平台可以自由的發布信息,由於網絡媒體把關人的缺失或把關不嚴,容易使一些虛假信息甚至對社會構成危害的信息的傳播,誤導社會輿論。而在主流媒體所營造的輿論場內,由於主流媒體較高的公信力和把關人的在位,保証了信息的真實准確度。

“兩個輿論場”的融合

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大,表明社會輿論越統一,輿論環境越和諧,官方輿論場引導社會輿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越強。如果兩個“輿論場”重疊部分很小或者沒有,那麼,官方輿論場就有喪失輿論影響力的危險。

要處理好這兩個輿論場的關系,一方面要使“官方輿論場”在“三貼近”上下大氣力,讓受眾看得懂,易接受,更親切﹔另一方面可以積極回應和引導民間輿論場出現的熱點輿論,或者通過技術手段在官方網站搭建互動平台,吸納和承擔部分民間輿論場的功能。

1.以公共利益為導向

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利益訴求。公共利益為兩個輿論場的整合提供了前提條件。公共利益是全社會共同奮斗的目標,它能聚合社會各方面的輿論力量,形成團結統一的輿論場。在整個社會的輿論場中,各種輿論不能否定或偏離這一根本利益。在公共利益至上這個理念的共識之下,民間輿論場中那些非理性的、消極的部分自然會被糾正和淹沒,而官方輿論場中正面的、高尚的部分自然會被民間話語推崇、認可。在追求公共利益的道路上,兩個輿論場形成了強烈的共振效應。

2.堅持理性對話,實施有效互動

輿論場是開放的,一個熱點話題一旦引爆,會出現兩個輿論場的互動。作為社會大輿論場的組成部分,網絡輿論場擴展了民眾話語的空間范圍,增強了民間“口頭輿論”的影響力,更快速地傳遞了非主流的輿論。民間輿論場與官方輿論場的良性信息互動,保障了民眾的話語暢通,保障了輿論場的正常形成與消解,有助於社會進一步良性溝通和社會內部的團結與穩定。網上“意見領袖”作為官方輿論與民間輿論場的緩沖地帶,在兩個輿論場的溝通與融合中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發揮網上“意見領袖”的作用,引導“意見領袖”理性發言,發布有深度、客觀全面的信息,及時溝通採納其好的意見和建議,可以降低網上噪音分貝,促進社會輿論正能量的發揮。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注釋

①劉建明、紀忠慧、王莉麗:《輿論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4

②南振中:《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改進新聞報道的著力點》[J],《中國記者》2003年第3期

③數據來源: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2012上半年中國網絡輿情報告》,http://www.qianlong.com/2012-08-01 09:08:56千龍網

來源: 《中國記者》雜志

 

分享到:
(責任編輯:程惠芬、戴莉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