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蘇州》:架設官民對話的平台--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2年第6期

《對話蘇州》:架設官民對話的平台

陸玉方

2013年01月16日14:12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對話蘇州》是蘇州廣電總台傾力打造的一檔大型時政訪談節目。根據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的批示,《對話蘇州》欄目每個月根據百姓需求推出一到兩期節目,圍繞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請市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領導現場對話,解決各類民生問題。欄目組把推動問題的解決、切實為百姓辦實事放在首位,影響和推動蘇州的決策者直面發展矛盾、轉變工作作風,更好地為蘇州人民造福。欄目提升了蘇州廣電總台作為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這檔大型時政訪談節目在蘇州創造了收視平均5.36最高7.64及高達17.27%的收視份額,成為蘇州市民愛看的節目。

一、矛盾多發期與社會轉型期的潤滑劑

中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積聚了各種矛盾,需要未雨綢繆,用更多智慧推動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設立對話平台,是了解百姓訴求,實現信息對稱,促進和諧發展的需要。今天的對話,已成為不同范圍、不同層次的言語相互作用的形式。從歷史看,凡是對話普遍、充分的時代,一般都是政治開明、思想解放的時代。今天的中國處於一個矛盾凸顯期,對話更應成為社會各方充分溝通、達成共識、解決問題、促進和諧的一個有效機制。蘇州廣電總台作為主流媒體,有責任為執政者與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溝通平台,讓施政綱要更契合民意,讓公眾更理解政策。《對話蘇州》的議題有物價上漲、解危安居等﹔在利益表達上,可以聽到工人、農民、小學生的心願﹔在對策探討上,以公共視角觀察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態度和效果﹔在話語方式上,領導和平民平起平坐,促膝談心。這些,都能讓人感受到欄目組變政策議題為生活話題,變官方話語為公共話語的努力。

二、電視媒體創新與彰顯特色的途徑

長期以來,時政新聞節目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服務於領導。如何為百姓的合理訴求提供一個信息對稱、需求多元、平等溝通的平台﹔如何通過媒體的努力,使政府更多地了解民情、解決爭端、促進和諧,《蘇州新聞》欄目組考察吸收了國內兄弟電視台的經驗,構思了這檔節目。通過媒體事件,搭建平等溝通的橋梁,以多元需求展現現代媒體理念的重大轉變。由被動變主動,通過節目的策劃推動,引起領導重視關注,從而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這是電視新聞人觀念、理念和操作方式的重大轉變。

從媒介特征和功能來看,紙媒時代無法實現實時對話﹔廣播電視時代無法充分地實現實時對話﹔隻有到了網絡時代,才能實現充分的實時對話。傳統電視如何突破地域來實現兼具網絡功能的實時對話?《對話蘇州》與蘇州廣電總台的網絡媒體、廣播媒體、紙質媒體結對聯動,全媒體報道和傳播,有效地突破了傳播瓶頸,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聚合擴散效應。

1.領導支持,理念到位,實話實說,是節目獲得影響力的首要因素

《對話蘇州》在運作中力求達到“問政零距離”的境界,實現“對話常態化”。領導的包容和支持是欄目成功的首要因素。

《對話蘇州》第一期節目,為了解決蘇州老新村的改造問題,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直面“天下第一難”。在面對南環新村“第一個上訪者”——68歲的南環老居民陳德望時,蔣宏坤表現出了足夠的氣度和耐心。老陳一上台,蔣宏坤立刻從位置上站了起來,主動與他握手,說:“我想首先要感謝像老陳這樣的居民,在工作上對我們的支持和配合。”“請老陳放心,我們一定會把南環新村建設好,把配套設施和環境做得更好。”對蔣宏坤誠懇的表態,在座的南環、桃花塢和虎丘地區的居民們,給予熱烈的掌聲。平時倔強的老陳,在這場對話中好像忽然變了一個人。老陳說,當初他去上訪,就是尋求一個對話的渠道,而《對話蘇州》讓他有機會和市委書記當面交流。

第二期節目,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閻立為了上節目,先后召集蘇州廣電總台領導及相關節目工作人員召開了三次協調會,要求精心准備,選好題、選好參與對象,確保效果。此后,其他市委市政府領導也對節目給予了大力配合。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發文,要求辦好《對話蘇州》,進一步加強黨委、政府與市民群眾交流溝通,體現出市委、市政府對節目的高度期待。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