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我們一起守護春運--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新春走基層 我們一起守護春運

2013年02月11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每當萬家團圓之時,繁忙的鐵路春運背后,總有一群人堅守著崗位。

  上水工張新華

  列車“喝”飽了,我們經常渴

  K9302次列車剛剛在柳州站停穩,干了25年的上水工張新華拖起10多米長的上水管向列車注水口跑去,掀開注水蓋,將上水管對准注水口,雙手握緊管頭,使出全身力氣把水管插入注水口,然后用扳手擰開上水閥。

  幾秒鐘后,水管“砰”的一聲掉了下來,水花濺得滿身滿鞋都是。“冬天天氣冷,水管變得僵硬,沒有什麼黏性,水壓一大就容易脫落,一定要用力插到位才行。”張新華說。插好第一節車廂的水管后,他向下一節車廂跑去。一道列車的水剛剛上滿,還未來得及喘口氣,又一趟列車已經穩穩地停靠下來。張新華拖著水管就向列車跑去……

  “每天上水就像打仗一樣,旅客趕車在站台上跑,我們上水在股道間跑。”張新華說,列車“喝”飽水了,而他們倒是常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時常要連續干上兩個多小時。“春運期間每天成千上萬的人坐火車回家過年,如果我們不上滿水,旅客在車上就沒水喝,列車工作人員為旅客做飯菜都成問題,我們不能讓旅客一路忍飢受渴坐火車回家啊。”他說。

  志願者唐曉勤

  怎樣乘車最省錢即問即答

  “請問南寧到北京可以坐什麼車?”

  “您可以乘坐南寧到北京西的T6次、T190次列車。如果票賣完了,您也可以嘗試乘坐K9302次城際列車到桂林轉乘T22次列車。”

  232個小站站名脫口而出,百余趟列車時刻表倒背如流,怎樣的乘車線路最方便、最省錢即問即答……南寧鐵路局春運青年志願者唐曉勤被網友稱為最牛“問詢哥”。別看他隻有25歲,卻是個對鐵路有著十幾年研究的“資深專家”。十幾年來,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南寧鐵路局開行的每一趟列車,每一條線路,每一個小站。

  前幾年南寧鐵路局向社會招募青年志願者,唐曉勤得知消息后第一個報了名。他說:“每年春運期間,返鄉和外出務工的人員非常多,他們大多對乘車、購票都不是很熟悉,現場專業知識的指導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從那以后,唐曉勤每年都會准時報名參加春運志願者,今年已經是他連續參加的第四次春運了。

  作為一名“資深”志願者,唐曉勤今年春運擔任志願者二組組長,帶領著37名志願者忙碌在春運第一線,為旅客提供咨詢、導購、搬運等服務。

  乘務員史淑華

  一趟車清理垃圾近800斤

  早上6點,蘭州鐵路局蘭州客運段乘務員史淑華起床后煮了幾個荷包蛋,看著兒子吃完,她才出門直奔位於蘭州紅山根的客車車庫。她將隨著K132次列車離開蘭州,直抵深圳西。這是蘭州客運段運行線路最長的一趟車,她這一走就要5天。

  7點20分,幾乎就在史淑華在車庫進行整備工作的同時,K131列車開進了蘭州車站。列車停穩后,史淑華的丈夫楊建國扶老攜幼,組織旅客下車,清理車廂衛生。退乘后,他帶著一身寒氣匆忙趕回家,像往常一樣,直奔床頭櫃看看妻子在留言簿上的話——“早飯已給你留好,熱一熱再吃,中午給孩子炒幾個好菜,晚上盯盯他的英語單詞。”

  9點10分,K132次列車啟動后,史淑華就忙開了。她除了負責13車硬座車廂外,還要協助列車長查驗車票,隨時為旅客補票。列車到達天水以后,開始超員。照顧重點旅客、安全宣傳、巡視車廂令她不得片刻休息。而更繁重的工作是清掃車廂衛生,一個班8個小時下來,她清理的垃圾果皮要裝滿5個大垃圾袋,每袋垃圾足有20斤重。一趟車往返運行6200公裡92個小時,她清理的垃圾要有40袋左右,算下來將近800斤。

  檢車員谷冬蘭

  每天彎腰下蹲上千次

  一列接著一列的旅客列車轟隆隆地駛進車站。客車檢車員一手拿著檢車錘,一手拿著檢車燈,彎腰、鑽車底,以騎軌的方式探著頭,眼光跟著燈光移動,專心檢查著車輛的每一個部件。一番檢修之后,又一列接著一列轟隆隆地繼續前行。

  在春運中,這裡的檢車員每天要對122列2196輛客車的制動部、連接部、轉向架等關鍵部位進行檢查和保養維護,排除一個個隱患問題,確保旅客列車的絕對安全。

  女檢車員谷冬蘭正在連接電力線。一個電力連接線的線頭重達50斤,一個職工每天至少要摘挂20次。“很多男職工干著都費勁,更別說我們女的了。”谷冬蘭說。檢車員每天在站場來回走的路差不多有20公裡,彎腰、下蹲上千次。他們早晨10點多就開始吃午餐,因為隻有這個時候稍微空閑一些。如果吃得慢了,這頓飯就要吃到下午3點多。

  巡道工曹子銘

  螺栓有鬆動跡象就緊一緊

  19時50分,成昆鐵路樂武線路工區,春節留守人員聚在一起,吟詩猜謎。但在巡道工曹子銘心裡,最重要的是8公裡鐵路線路的巡邏。他必須按時去區間檢查鋼軌、螺栓等線路設備,防止鋼軌折斷、線路出現故障等危及鐵路運輸。

  巡至一隧道,裡面黑乎乎,寒風迎面扑來,讓人渾身一顫。“這個隧道很潮濕,陰氣很重,道砟上有些滑,走慢點。”曹子銘說。21時05分,曹子銘在一個鋼軌上畫有三角形符號的地方蹲了下來,“這裡鋼軌有個輕傷,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來啥問題,但氣溫變化很容易引發成重傷。”

  “巡道這活兒,關鍵在一個‘巡’字。” 曹子銘說,“巡道工巡道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每20分鐘巡1公裡,按巡回圖來走,要像列車一樣准點。”

  遇到螺栓有鬆動跡象的地方,曹子銘就拿扳手緊一緊﹔遇到鋼軌表面反光有不同的地方,就埋頭照一照﹔遇到道砟有垮塌的,還會用鐵鏟“扶”上一把。

  曹子銘今年45歲,來自黑龍江。10年來,他沒有回過一次家過年。“巡道這活兒不是辛苦,是很清苦,但每次看到火車從身邊呼嘯而過,我心裡就很滿足。”他說。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