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三叔微博宣布"封筆" 盜墓文學也應寫人性美--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南派三叔微博宣布"封筆" 盜墓文學也應寫人性美

2013年03月26日07:38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盜墓筆記》的作者南派三叔,突然在微博宣布“封筆”。據說陳國富將自組工作室,首部監制的電影是《鬼吹燈》。這兩則新聞,對盜墓文學可能是標志性事件。南派三叔的封筆不必贅言,《鬼吹燈》將搬上銀幕,表明大眾傳媒已完成了對盜墓文學的消化和吸納。

  盜墓文學能在玄幻文學之后大熱,並不奇怪。中國古典小說史,也有這樣的脈絡。中國古代原本信巫,先秦至漢神話、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巫風、鬼道大作,所以六朝時代成了鬼神志怪小說的天下。與今天不同的是,六朝人認為鬼事與人事一樣,皆視作歷史事實。明代《西游記》等神魔小說后,清代出現了鬼怪熱,代表作有《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現代傳媒加快了流行的速度,玄幻之后,於是快速地出現盜墓之類的鬼怪文學。

  盜墓文學,與中國傳統的鬼神志怪小說,有很大不同,受西方恐怖小說的影響更大。恐怖小說的源頭,是18世紀后期興起的哥特式小說,這類小說的基本色調是神秘、恐怖,哥特式古堡、荒原、廢墟是這類小說的背景,小說或是黑暗暴力與死亡事件,或是陰森恐怖的靈異事件。盜墓文學雖將場景轉為了古墓,但在人物范式和主題上,與西方恐怖小說並無太大差別。作品也會渲染幽靈、鬼魂等某類不可知物,給主人公帶來高度焦灼與失衡的狀態。因這種恐懼並非真實,是來自虛擬世界的,會給讀者特殊的閱讀快感。

  記得有個西方學者說過,現代文學理論“欠了鬼怪一筆債”,中國理論界同樣如此,對恐怖小說這類通俗文學的關注一直極少。談起恐怖小說,多以敘事平庸、遠離現實、缺乏人文關懷,而草草帶過。

  我們通常認為恐怖小說與崇高無關,但在西方學界看來,崇高情感的根源往往與恐怖有關。當人體驗到生命受到威脅,如果是真實發生,隻會引起單純的恐懼,但如果是作為一種審美對象出現,反而會引起快感與欣喜,進而喚起一種審美的崇高感。如同人們在害怕的同時,會忍不住觀看所怕的事物,一旦眼睛習慣了所怕的事物,恐懼就會減輕。所以康德與海德格爾對恐怖與崇高的關聯,多有論述,認為驚悚與恐怖也會帶來一種讓人“欣喜”的審美情感。只是這種恐怖美學,並不適合所有人。

  從六朝的志怪小說,到蒲鬆齡的《聊齋志異》,到今天的盜墓文學,鬼魂之所以會成為不衰的主題,是因為鬼對於人是一種悖論的存在。鬼從本質上是人,但又是一種非人的存在,它是對人的破壞和否定。為墳墓和鬼魂樹碑立傳,簡單看是一種獵奇心理,但實質上是想喚醒那現實的虛空。

  在當年六朝人看來,歷史敘事必然包含了鬼魂,歷史就是對死者的描述。事實也是這樣,當我們論及歷史時,聽到的其實是鬼魂傳來的聲音。《聊齋志異》在今天,仍能變身為電影《畫皮》而大熱,就是因為其中的鬼魂多具人情通世事。故事說的是鬼,背后站立的卻是真正的人。

  中國當代恐怖小說,與斯蒂芬·金、詹姆斯·帕特森斯這些西方成熟的恐怖作家比起來,隻能算起步。如何理解恐怖與崇高的關系,決定了恐怖小說的未來。好的恐怖小說,引發的不僅是一種恐怖的情感,還要能激發讀者的心理潛能,使心靈變得自由,對未來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想象與接納,最終喚起對生命與愛的崇高意識。那些劣質的恐怖小說,帶來的或許隻有感官刺激,讓人感受到精神僵滯,或者生理惡心。 (葉匡政)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