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3月30日專電(記者鄧中豪)城市像大餅一樣越攤越大,基站也像高樓一樣越建越多。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稍一留心,總會發現身邊好幾處通信基站。基站“圍城”,迷茫“堵心”:運營商為什麼要建這麼多基站?基站越多、越密是不是輻射就越大?基站輻射到底會不會危害人們的健康?
居民的“心病”,運營商的無奈
天津白領小李對健康格外重視,最近,他家樓頂上安裝了運營商的基站,這讓細心的他非常鬧心也非常擔心。“平時上班,我在電腦旁邊放盆仙人球吸收輻射,害怕影響健康。現在基站給這麼多手機提供信號,肯定輻射小不了,這讓我很擔心。”
跟小李有同樣擔心的人不在少數,生活在基站的“包圍”之中,不上心還好,一旦上心很多人都會心裡別扭,尤其是隔著一層樓板就是基站的頂層住戶。
“有時某個居民區經常有居民投訴手機信號差,等真正給他們建設基站時,他們誰都不願把基站建在自己家旁邊,害怕輻射。”中國聯通網絡公司天津分公司網絡建設部副總經理王子楠告訴記者,“基站施工過程中居民抗議是常事。經常基站已經建一半了,鐵塔已經立起來了,居民前來抗議,最終導致工程無法完工。”
老百姓“心病”難解的同時,運營商其實也很無奈。
“由於電磁波的物理特性,城市裡隻有保持一定的基站密度,才能保証信號強度。”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史廣順告訴記者,“基站發出的電磁波在空中傳播時功率衰減很快。電磁波穿越鋼筋混凝土牆后功率衰減會超過20dB,而每減少3dB功率就會減半。因此隔著一座樓,信號差很多。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必然要求有足夠的基站密度才能保証手機信號。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手機信號和數據傳輸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運營商必須提高基站密度。”
直觀認識 技術誤區?
基站“圍城”導致站恐懼。專家表示,老百姓對基站輻射的直觀認識,的確有許多是技術誤區。
誤區一,基站輻射的降低是線性的。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無線通信中心副教授王亞峰告訴記者,很多人誤以為如果距基站的距離相差十倍,輻射也會相差十倍,其實這是明顯的技術誤區。輻射的強度與距離的二至四次方成反比,也就是說距離10米的強度是距離1米強度的一萬分之一到一百分之一。考慮到基站距離地面幾十米的高度,真正的輻射強度遠遠沒有人們想象得那麼大。
誤區二,基站正下方輻射最大。
中國移動天津公司網絡優化中心總經理助理楊桐告訴記者,基站下面輻射大是人們最廣泛的誤區。從操作層面上講,基站的信號是以一定的下傾角平面輻射的,下傾角越大,覆蓋越小,反之覆蓋面就越大。也就是說基站正下方其實是信號最差、輻射最小的地方,這種現象業內稱之為“燈下黑”。
誤區三,基站越密、越多輻射越大。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鄭侃告訴記者,基站密度增大,單個基站服務面積減小,基站設備發射功率降低,輻射反而會降低﹔另外,基站密度大,手機信號強,發送功率也會降低。相關測試顯示,GSM手機信號強度顯示“一格”時,手機發送功率在1瓦以上﹔信號強度顯示“五格”時,發送功率隻有0.1瓦左右,“人們普遍感覺信號差的時候手機費電,就是這個原因。”鄭侃表示,發送功率降低,手機輻射自然也會減少。
技術看長 輻射看低?
中國電信衡水分公司工作人員李菁告訴記者,基站與手機之間的信號傳遞是通過電磁波來實現的,因此必然會產生電磁輻射。事實上,我們隨時隨地都生活在輻射當中,手機、電視、微波爐、吹風機等所有的電器都有電磁輻射。一般來講,隻要輻射強度符合國家標准,對身體不會有負面影響。
王子楠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基站的輻射標准是不高於每平方厘米40微瓦,而歐盟和美日的標准分別是不高於每平方厘米450微瓦和600微瓦,中國的標准其實比國際標准嚴格。在基站設備的實際測試中,真正的輻射強度往往在每平方厘米5微瓦左右,這個強度甚至比日常生活中微波爐的輻射強度還低。
鄭侃告訴記者,基站小型化,單個基站功率降低,基站密度增大,這在業內已經達成了共識。以后3G設備越來越多,3G基站設備的功率控制技術更成熟,輻射還會進一步降低。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