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均價進入"半百時代" 讀者抱怨太貴書商稱合理--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新書均價進入"半百時代" 讀者抱怨太貴書商稱合理

2013年04月03日08:14    來源:西安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去年出版新書的平均定價已經達到52.23元,文藝類新書平均每本更是高達85.81元。最近這一統計結果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有人甚至預言,中國內地的圖書像港台那樣定價突破百元的日子,已經不會太遙遠了。當然,這種現實和預期也讓人不由為紙質圖書未來的銷售擔憂。

  業內專家認為,這是圖書的定價體制出了問題,如果中國內地的圖書也可以像一些西方國家那樣實現“分類定價”,讀者憑實力各取所需,那“書價非議”應該可以迎刃而解。

  書價上漲了,讀者抱怨了

  最近,一份2012年全國圖書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去年所出新書的平均定價高達52.23元。而來自北京開卷公司“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的數據也印証了這一點,他們的數據顯示,2012年文藝類新書平均定價為85.81元,社科類新書為74.533元,生活休閑類新書為44.876元,科技類和少兒類新書分別為57.426元和23.171元。

  北京愛閱讀圖書公司老總、資深出版人李孝國為記者解讀說,這些數據應該將那些幾百上千甚至數萬元定價的精品套裝書也包含在內,所以平均定價被拉高了,而去年普通圖書定價給人的感覺並沒有那麼高。

  盡管如此,李孝國也表示圖書近年漲價的確是一個事實。一系列復雜的因素,使得岳麓書社初版《曾國藩全集》時定價598元還有得賺,可現在再版,他們要想有利潤就必須抬升到1980元。

  高了?低了?書價陷入困局

  近年有關中國圖書整體定價究竟是貴了還是便宜了的爭論從未停止。讀者普遍反映,前幾年還能看到十幾、二十幾元的書,現在則很難見到低於30元的。記者對當當網所售17862種“中國現當代隨筆”進行了粗略統計發現,絕大多數圖書定價超過35元。一方面讀者嫌書貴,怨聲載道,而另一方面不少書業人士卻認為中國內地圖書較之其他地區還太便宜,漲價合理。

  資深圖書觀察人士魏玉山就認為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書價,尤其是學術圖書和大學生用書的價格遠遠低於歐美國家。他以《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為例,這書簡體中譯本(第8版)定價是58元人民幣,而美國(第9版)的價格是166.95美元,相差十幾倍。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也表示,事實上常年的低書價也讓中國出版社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壓力,而且,中國低書價也直接引發了國際版權談判上的困境,“有些國外出版商不願意把好書的版權賣給中國出版社,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的圖書定價太低,他們拿不到多少版稅。”

  李孝國表示,中國紙質圖書定價確實出現了一個困局:一方面,成本壓力要求書價不得不漲﹔另一方面,現在閱讀紙質圖書的人本來就不多,如果書價再漲下去,會有更多的人放棄紙質閱讀,轉向電子閱讀,或者干脆不閱讀。“如果紙質閱讀的人進一步減少,圖書銷量進一步下降,出版社為了分攤成本,就會不得不進一步提高書價。這就是惡性循環。”

  圖書“分類定價”勢在必行

  在李孝國看來,要破解這個困局,歐美國家的圖書“分類定價”制度值得借鑒。李孝國對記者表示,現在中國出版社考慮一本新書定價的諸多因素歸結起來就是看印張,換句話說,厚的書比薄的書要貴。但這樣的結果是,銷售不強的學術書和暢銷書是一個定價標准,出版社為了貼補學術書的虧損,就會刻意增加暢銷書的定價,以此達到收支平衡。

  歐美國家的“分類定價”就是,學術書比暢銷書要貴得多:雖然學術書銷售不多,但高定價足以使出版不致虧損﹔而暢銷書的低定價也順應了大多數讀者的購買力。“中國圖書市場嘗試‘分類定價’,不將學術書等虧損書成本轉嫁給暢銷書,不一刀切地抬高書價,讀者的抱怨或許少一點。” (酈亮)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