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青春的紀錄”共收到有效作品150余部,通過評審委員會評審產生了《我在清華等你來》、《黃龍洞》、《VOICE》等10部評委會大獎作品,以及40部優秀作品。 |
2012年,國產紀錄片產量比前年增長了三倍,觀眾對紀錄片的關注度大幅提高。央視紀錄頻道的固定觀眾從2700萬增加到4200萬。看膩了家長裡短、嬪妃爭寵、結婚離婚那點事兒,2012年,挑剔的觀眾竟在一部僅有7集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找到了樂趣,甚至有媒體稱它“把年輕人重新拉回了電視機前”。不僅是“舌尖”,去年紀錄片播出平台的增加、資金的持續投入以及民間紀錄片制片人的活躍都讓人們對“國產紀錄片的春天”充滿期待,這個期待在2013年成為業界的“流行語”。
內容:紀錄片=家庭相冊
有人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平台上,紀錄片是一種世界通行的國際語言。那麼,什麼樣的片子才稱得上真正的紀錄片?這個追根溯源式的問題,無疑是基於中國紀錄片的現狀而產生的。“以前的紀錄片幾乎都是宣傳片,這種表達方式不能被海外觀眾接受。中國紀錄片想要更好,每一位紀錄片的創作者都首先應該是生活細節的觀察者、記錄者和思考者﹔紀錄片要呈現的,首先應該是觀眾想要了解的內容。”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說。
事實上,中國紀錄片的復蘇是近兩年才開始的事。劉文說,1983年開始播出的《話說長江》是國產紀錄片的一個豐碑。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誕生了《藏北人家》《最后的山神》《中華之門》等經典紀錄片,那時也是國產紀錄片最輝煌的時候。從2000年開始,中國紀錄片進入低谷,逐漸被邊緣化。最近兩年,紀錄片又開始逐漸復蘇。劉文表示,當觀眾把遙控器摁到沒電,都無法逃脫相親、選秀以及肥皂劇的包圍時,對頗具人文關懷的紀錄片又重新產生了渴求。“現在全球每天至少有15億人在收看紀錄片,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精英群體的不斷擴大,紀錄片重新被呼喚回歸也是必然趨勢。”
對於今后紀錄片內容的側重方向,劉文強調“現實題材將優先考慮”。他透露,央視專門設置了一個“活力中國”的主題項目,紀錄頻道面向社會委托定制100集現實類紀錄片。目前,包括《我是老李》《非凡小丑送花記》《技術狂也有春天》和《關山飛渡:單車穿越無人區》等已基本完成。這些片子關注的是社會各個角落的普通人,“他們讓我們看到社會的變革”。與此同時,“紀錄片真實地記錄當下,能喚醒全社會責任,提升青年群體觀察社會、思考社會的責任感。”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副書記楊海濱在2012年“青春的紀錄”首都大學生紀錄片創意實踐年活動中說。
平台:國際化+新媒體
“走出去”一直是國產影視作品的夢想,尤其是打入西方主流媒體。今年,這個夢想將進一步實現。央視紀錄頻道已經把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聘為頻道的國際顧問,“我們將搭建一個國際顧問團,他們從不同層面幫助我們進行國際化活動。”央視紀錄頻道副總監周艷表示,紀錄頻道聘請的不光是他們本人,還有他們的資源和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央視紀錄片金牌導演陳曉卿在今年還有一個重磅級的國際合作項目,他有望聯手曾經獲得“艾美獎”的國際紀錄片知名制片人奈杰爾·馬文,共同拍攝一部系列娛樂紀錄片《大美中國》,目前該片正在前期籌備階段。通過這些方式,央視紀錄頻道的制作網絡將延展到國際舞台。
“行業主管部門加大力度將優秀國產電影紀錄片推向主流院線。同時,除了央視,建議地方台也適當開設紀錄片欄目。”紀錄片研究者牛寒婷表示,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平台也是紀錄片的重要傳播載體。數據顯示,中國網絡電視台紀錄片頻道日均訪問量5.23萬人次,日均視頻瀏覽量達到4.32萬人次。搜狐、愛奇藝、優酷等主要商業視頻網站通過獨家版權、自制、購買版權等方式,不斷擴大紀錄片資源庫。愛奇藝紀錄片頻道目前上線紀錄片總部數超過6000部,總時長超過7000小時。去年12月,由中國網絡電視台主辦的中國紀錄片網建成並上線運行,積極探索建立紀錄片新媒體產業推動綜合性平台。
2013年,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北京電視台將共同主辦“青春的紀錄”——2013年環太平洋大學生紀錄片節(暫名)活動。主辦方致力於將此項活動舉辦成為青年人的紀錄片盛事,並通過細化活動流程設置,擬將參與活動學生的主體范圍擴展至環太平洋地區及北京的友好城市范圍,力求征集作品突破300部,並產生具有更高專業水准、更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作品。
市場:盈利模式=?
對於中國紀錄片來說,資本始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大多由電視台投資紀錄片,他們更多的是為了打造品牌,但從長期來看,這種方式並不具有可持續性,紀錄片要想真正復蘇,未來還需要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電視台試水的《舌尖上的中國》《西湖》等的成功,讓公眾看到了紀錄片的前景,對於吸引民間資本很有好處,而隨著電視劇購買價格的不斷攀高,紀錄片的優勢正在逐漸凸顯,這些均有利於民間資本流入紀錄片領域。
劉文說,在保証投資的同時,紀錄片未來想良性發展,建立完善的制播流程和盈利模式至關重要。劉文表示,目前紀錄片的國際主流盈利模式是靠節目版權的出售和利用完全自有的版權,與電視有線商或者是一些國際機構開設新的紀錄片頻道。他認為,“真正健康的紀錄片行業,廣告收入大約隻佔50%,剩下的要靠紀錄片的版權、音像等衍生品以及與網絡的聯合互補等來盈利。”中國紀錄片目前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