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傳遞“正能量”的四個抓手--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記者》>>2013年第6期

黨報傳遞“正能量”的四個抓手

——《浙江日報》的創新實踐

周詠南 袁艷

2013年06月24日14:05        手機看新聞

來源:《中國記者》雜志

導讀

作為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有擔當、有責任,向社會和公眾傳遞真、善、美的信息,傳遞正能量,弘揚正氣,引導主流輿論,推動社會進步和社會和諧,已成為不可推卸的使命。《浙江日報》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在多類型的報道中尋找正能量,傳遞正能量,發揮主流媒體作用。

及時介入突發事件,挖掘負面問題裡的正能量

社會輿論形成與發展有其自身規律,特別是由突發事件所引發的輿論,必然在初期呈現出高度的輿論關注和輿論熱潮,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平息下來的。當今媒體迅速發展,特別是網絡發達,快速、准確、真實、客觀地做好突發事件報道,做好熱點引導,維護主流媒體公信力,才能更快更准地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承擔著輿論引導主力軍角色的黨報,應該義不容辭地介入突發事件報道,並從中挖掘最具價值的信息,設置議題,引導輿論。比如,在2011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后,《浙江日報》當晚選派記者趕赴溫州事故現場。多天的連續報道中,不僅及時向公眾報道救援情況、事故調查情況,且不斷深入現場挖掘救援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尋找閃光點,弘揚社會大愛精神。

《溫州人,好樣的》《托起生命的希望》《生命,因他們而延續》《危難之時顯身手》《幾聲巨響,納涼工人第一時間沖向現場》……一篇篇報道,向公眾講述了危急關頭,活躍在救援現場的普通市民、消防官兵、義務人員等各界人士挺身相助的真情故事,以及他們身上閃爍的無私、大愛、敬業之光,用新聞語言真實記錄並傳遞“正能量”,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兩年,很多人感嘆,浙江為何會出現這麼多“最美”的人和事件,其實很多典型都是記者在迅速的突發事件報道中發現和挖掘的。

2012年3月10日凌晨,諸暨一家超市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600余平方米。《浙江日報》記者當天得知信息后,立即趕往諸暨火災現場。記者在報道火災事故之外,還用心尋找火災背后的故事。當獲悉消防官兵奮不顧身沖入火海,搶救疏散65名被困群眾,其中副指導員田思嘉壯烈犧牲,副中隊長陶國杰和戰士楊萬東身負重傷的情況后,記者展開細致入微的採訪報道,當天發回並在《浙江日報》頭版刊發典型報道《青春,在烈火中熔鑄》。

之后,《浙江日報》繼續跟進,針對這一典型展開了全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討論。當時正是全國兩會召開之時,還將浙江民眾的討論與在北京與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熱議形成互動,最大程度地向社會釋放正能量,把當代社會的主流展示好。

聚焦典型人物,發現“草根”裡的正能量

典型人物無疑是主流媒體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主要抓手。但如果忽視了與大多數受眾的接近性,典型就難以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也就影響了報道的實際社會效果。正能量蘊藏於基層百姓中,隻有真正深入基層發掘的典型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10多年堅持利用休息時間免費為市民修車的公交車司機孔勝東,不計報酬、不計得失,不顧個人安危在驚濤惡浪中挽救生命的普通漁民郭文標,扎根東海邊陲、守護百姓健康30多年的海島醫生鐘杏菊……多年來,《浙江日報》推出的很多正能量的典型都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挖掘而來。

寧波電業局原副總工程師江小金是2011年浙江省委推出的第一個重大典型,他是一名電力線路工成長起來的高級工程師,用畢生精力點亮萬家燈火,參與設計了11750座架線鐵塔,領銜設計4700多公裡輸電線路,爬過的山加起來高度相當於259座珠穆朗瑪峰。

《浙江日報》在省內率先進行了重點報道,長篇通訊《光明使者江小金》於2011年9月13日在頭版和全省11家市級黨報同步刊發后,不僅引起社會廣泛好評,而且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典型能感動人與記者前期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身上的正能量分不開。採訪已經過世的人物典型,最大的遺憾是不能與其本人面對面交談。採訪期間,採訪組每天都從清晨忙碌到深夜,跑了江小金一生中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地點,掌握了在主稿和后續報道中可能用到的每一個故事,力爭達到“閉上眼仍能感受到江小金氣息、合上筆記本仍能對他的事跡娓娓道來”的熟悉程度。正是深入一線用心發現和挖掘,才能讓報道凝聚和釋放出令人感動和有所感悟的能量。

《浙江日報》在關注重大典型報道的同時,抓大不放小,關注百姓身邊那些帶有閃光點的普通人,改變典型“高、大、全”的固有印象,從平凡普通的草根人物中尋找正能量和普遍的價值意義。 除在頭版開設“最美浙江人•感動浙江”欄目外,還在社會新聞版面設立鼓勵記者和公眾尋找、推薦身邊好人的專欄“凡人善舉”“錢塘人家”等,將視角更多轉向那些在生活、工作中默默無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通人。

注重策劃,強化互動,凝聚共識,放大正能量的社會效應

要想使一個典型迅速放大正能量,在社會凝聚正能量,報道方式必須立體化、多側面、高密度,形成輿論強勢,在短時間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這是主流媒體在當下中國社會矛盾凸顯期迫切而重要的責任。

《浙江日報》推出的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重大典型就是一例。2011年3月19日,《浙江日報》在全國最早報道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先進事跡,之后,對這個典型的報道一直延續到2012年,通過通訊、消息、評論、圖片、詩歌專版等多形式、立體化地全方位報道了這個堅持發揚“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精神的地質人團隊典型,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這支常年工作在深山老林的地質隊變得家喻戶曉,並受到李克強等中央領導批示肯定,成為全國重大典型,還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巡回報告。

如今,受眾已不僅僅是信息傳播的接受者,還表現出強烈的參與訴求,越來越多受眾希望通過傳媒平台表達意見和意願。特別是網絡的發展,讓傳媒與受眾的互動性空前加強。在價值多元的今天,主流媒體作為時代發展的推動者,傳遞正能量不能僅限於單項傳播,而是要通過與受眾互動,凝聚社會共識,放大社會效應。

今年3月5日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50周年。50年來,雷鋒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凝聚著社會進步的正能量,不斷綻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浙江日報》抓住這個節點,提前策劃,在全國較早啟動報道,不僅結合最美浙江人的報道活動,尋找和報道新時代的學雷鋒典型,還在全省各地掀起學雷鋒,做最美浙江人的活動熱潮:浙江團省委在全省組織開展“雷鋒廣場服務”等活動﹔浙江大學與《浙江日報》聯合在大學生中開展“在實踐中奉獻成長”活動﹔全省中小學校開學后第一堂團課、隊課主題為“學習雷鋒好榜樣”﹔各地社區成立了學雷鋒服務隊……《浙江日報》不僅通過報道傳遞了正能量,也吸引了公眾加入傳遞正能量的隊伍,感召每一個人學習雷鋒,為社會聚集正能量。

抑惡以揚善,輿論監督也是傳遞正能量

不少人誤認為傳遞正能量隻能是正面宣傳。其實不然,任何事物都是辯証的,媒體在開展輿論監督報道時,揭露惡的現象同時正是在揚善,淨化社會風氣,達到真正的社會和諧穩定。

新聞輿論監督能通過曝光丑惡,抨擊時弊、抑惡揚善,以達到對其進行制約的目的,形成正確的社會共識。媒體是不是敢於公開揭露群眾反映強烈的丑惡現象,是衡量新聞事業是不是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捍衛黨和人民利益的問題,是黨性原則強弱的標准之一。《浙江日報》抓住那些黨和政府重視、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輿論監督,做了一些有影響力、促進工作、幫助解決問題的監督報道。

今年3月,有讀者向《浙江日報》反映,溫州市人大代表、永嘉岩頭鎮?裡村村委會主任陳以散建造規模宏大的違章建筑,村民多次向鎮、縣有關部門反映,但都沒有結果。真相到底如何?《浙江日報》馬上派出記者前往永嘉採訪,通過現場走訪和對村委會主任本人及村民的採訪,以及鎮政府的核實,記者發現,這幢房子建造前的確通過了永嘉縣國土資源局、農業局、林業局等部門的審批,不過,這房屋本是農業附屬房,但業主私自改變用途,並且建了3層,總建筑面積750平方米,已成違章建筑。面對記者的採訪,鎮政府領導表示針對違章部分要堅決拆除。3月28日,《浙江日報》刊發了輿論監督報道《永嘉一村主任違建別墅》,引起了社會關注。之后,記者又多次跟進,4月8日,採寫了后續報道《村主任違建為何難拆》,引起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於4月10日開始拆除違建部分。這組報道不僅促成了群眾反應強烈的問題解決,也給那些違章建設者以威懾,為黨和政府的拆違工作鼓與呼。

可見,長遠地看,科學地開展輿論監督有利於矛盾的轉化、問題的解決,有利於公眾認識的提高和主流價值觀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是輿論監督蘊藏的正能量。 (作者分別是: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浙江日報》政治新聞部副主任)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