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談話節目:給觀眾一個不換台的理由--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記者》>>2013年第6期

電視談話節目:給觀眾一個不換台的理由

李錚

2013年06月24日15:05        手機看新聞

來源:《中國記者》雜志

從2000年“藝術人生”“對話”等談話欄目問世以來,中國電視產業高速發展,西方先進電視理念、優秀節目形態迅速與本土化特色糅合,一批新穎的電視談話節目涌現出來,“脫口秀”已經成為中國電視熒屏上一種非常重要的節目形式。

目前,活躍在屏幕上的談話節目多為娛樂類,如台灣的“康熙來了”、大陸的“超級訪問”。他們都把娛樂元素和談話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談話節目迎來了一個更加活躍、更需要創意的時代。作為談話節目操作者,必須熟練運用以下三個技巧:

以“好故事”引人入勝

好故事對於電視節目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各類電視節目形態都面臨一個搜索故事和講好故事的現實,但是對於電視談話節目來說,實際情況可能會更加特殊一些。紀錄片、專題片等尚可以依靠豐富的影像、聲音來相互配合講故事,談話節目則主要是依靠嘉賓的話語來講好故事,因此在講故事的結構難度方面更大。

如今,世人對於“故事”的消費已經進入如飢似渴的階段。作為電視人,必須學會講故事的好方法。以北京電視台全力打造的以圖書為聚焦點的大型演播室訪談節目“書香北京”為例。這是一個彰顯主流價值與文化品位的全媒體文化品牌,欄目定位於“品味讀書人生,感受知識力量”,以書為載體,以社會熱點話題為切入點,每期邀請嘉賓(包括業界專家、圖書作者及出版人等)走進演播室,圍繞書中的核心故事進行解讀,推薦好書,開創了談話節目的新氣象。

以策劃激起嘉賓的“爆發力”

談話節目的嘉賓需要具有談話的“爆發力”,也就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爆發出最多的思想、智慧火花和人性魅力。這些嘉賓不是演員,如何能做到短時間內的爆發?

談話嘉賓是一個故事的原型,其經歷就是一個原創故事。一般來說,在拿到藍本以后,談話節目的創作人員將進入策劃、編劇階段。作為新聞從業人員,這裡的“編劇”並不是指虛構一些情節以推動故事發展,而是指把故事嘉賓豐富的人生閱歷和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作為素材,在這些真實的素材中尋找串聯的手段。設計故事的能力能夠測試出編導的成熟程度和洞察力,測試談話節目工作者對社會、自然和人心的知識。當發現一個好故事,並且有能力把故事講好,就能創造出一部不錯的電視作品。

“編劇”既然對於談話節目如此重要,就不妨借用一些電影、戲劇理論中已經相當成熟的編劇技巧。美國《電視百科全書》對電視談話節目的定義:是一種主要圍繞著談話而組織起來的表演。編導要運用技巧來平衡即興談話和表演的矛盾、突出觀點差異和碰撞產生的效果,制造一場有懸念、有沖突、有節奏的談話表演。

學習策劃的技巧,有謀略、有回合地展開矛盾﹔尋找興奮點,科學控制節奏,向西方成熟談話節目學習,每六七分鐘掀起一個談話高潮﹔現場觀眾介入,增加討論的層次和節目豐滿度﹔運用大屏幕擴展談話空間﹔運用道具、情景模擬等手段豐富表現形式等。這些都是談話節目編導的基本功。

以北京電視台的“體育議起來”節目為例,其節目宗旨是“以體育焦點事件、人物為核心內容,以新媒體傳播方式為基礎形態,主持人、嘉賓與普通觀眾一起通過視頻連線來表達鮮明觀點”的體育評論型節目。節目以“議焦點、探真相、辯是非”為特色,以“議”為亮點。“體育議起來”的“議”包含以下三層含義:1.“議”起來,是薈萃觀點的平台﹔2.“一”起來,是專業人士和普通網民共同表達觀點的平台﹔3.“E”起來,是新媒體“E”時代交流觀點的平台。

應邀到演播室的嘉賓組合是圍繞具有爭議性話題的正、反兩方意見來設置的,觀點不同、意見相左,自然激起“爆發力”,引人入勝。比如,在北京男籃2012年奪冠關鍵時刻,邀請球隊關鍵人物——外援馬布裡做客演播室,與嘉賓、觀眾交流互動,自然而然就獲得良好收視反響。

以娛樂精神提升“可視性”

目前在各個地方台播出的娛樂類談話節目基本上都有個表現嘉賓文藝天賦的環節,這也是基於增加娛樂性的考慮。

“超級訪問”節目從早期的游戲節目中吸取了精華,通過與明星之間互動、善意的調侃來制造活躍的氣氛,既有傳統的訪談內容(由主持人向明星提問的方式展示明星的真實一面),又有輕鬆搞笑的創意小環節(比如播放明星一些早期的影像資料,明星和主持人,甚至是現場觀眾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它們互相結合穿插,使得節目張弛有度,創新不斷,從而抓住了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視線。

北京電視台的大型談話節目“非常夫妻”,每期請一對名人夫婦為嘉賓,以主持人英達與嘉賓的談話為載體,以輕鬆幽默的談話風格探討婚戀、家庭等嚴肅的社會話題。把名人當作凡人,從平凡中開掘不平凡,以娛樂形態來向觀眾提供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與教訓。

日本的娛樂類談話節目也發展得相當成熟。比如“堂本問答”,節目有一組固定成員,都是有名的歌手或演員,加上主持人基本上有8人以上的陣容。多年演藝界的磨練使得每個人都有鮮明個性,可以擔任不同角色。節目在各個環節上的設置也很巧妙,除固定的“堂本一問一答”(對嘉賓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審問”)和“BEST HIT TAKAMI”(每次介紹一個音樂專題,並安排現場樂隊和嘉賓一同演唱歌曲)之外,每次會根據不同的嘉賓增加各種新奇的小環節。比如嘉賓擅長做菜,就有 “堂本料理道場”,讓嘉賓現場烹飪給大家吃﹔嘉賓喜歡畫畫,就有“堂本繪畫道場”,定一個主題大家一起畫,然后比賽誰畫得比較好。等等。

基於以上分析,如何制作出制作低成本、高效益的談話節目?筆者認為需要與時俱進,開拓思路,從以下三個方面打開局面:

1.對參與談話人物的重新塑造:談話人,是最重要的節目資源﹔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話語互動體系,在演播室小空間塑造大的話語空間。

2.傳播手段上重新梳理:追求立體化傳播,提高影響力﹔隨著新媒體的到來,媒體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大眾傳播媒介,一個欄目要想不斷擴大自身影響力,就必須進行立體化的覆蓋傳播。整合電視與網絡兩大媒介資源,電視、網絡雙線啟動,節目通過網絡的優勢平台建立自己的網頁、微博等,增加互動,及時發布節目介紹、預告,廣大網友和節目觀眾也可以互動留言討論,對節目提出意見和建議,拓寬節目的反饋渠道,建立起雙向傳播的模型。

3.電視化表現形式上的“眼球戰略”:以吸引眼球為目標,實現電視作為主流媒體的鏡頭表現優勢的最大化。

新媒體時代,談話節目對於社會關注度高、輿論影響力大的報道應持續地跟蹤和關注,擴大節目談話的話語深度和廣度,增強節目的時效性和影響力,打造品牌欄目。如果能做到當天事當天談,基本達到與網絡媒體同步關注的效果,電視談話節目憑借其紀實性、親和力和多元化的優勢,必將在全媒體評論話語之爭中勝出。(作者是北京電視台主任編輯)

談話節目三元素:主持人、嘉賓、話題

一、在談話節目中,主持人通常承擔著三種角色:

1.雖然主要處於在現場嘉賓和現場觀眾之間穿針引線的位置,但主持人本身就是一個談話者。

2.不論是否有現場觀眾,即使一對一的訪談,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都是現場的組織者,一方面要主導節目,引導話題﹔另一方面要作為現場嘉賓和現場觀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產生親近感,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3.作為節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是媒體對外的傳播者。

二、現場嘉賓作為節目的主要談話者,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因此,在選擇時需要考慮以下一些問題:

1.嘉賓要有“談資”,即對話題掌握大量的資料、海量信息,並對該話題具有權威性發言權。

2.嘉賓要有“談品”,即在節目中評議話題的同時能顧及其他交談者,而不是一味地表現個人,搞“話語霸權”。

3.嘉賓要有“談技”,即具有一定的口才和辯才,觀點有邏輯、有道理,表達簡練、清晰,具有幽默感。

三、要根據節目的定位,選擇既可以激發談話者的積極性,也能調動電視觀眾興趣的話題。

話題的選擇不僅要有意義,還要有意思,有意味,話題選擇應該是多元思維后的結果,應該具有時代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公眾,應該是公眾普通關注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所選定的話題“一定要能夠討論起來,有話說,而且圍繞這一話題能夠產生出不同的觀點”。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