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網絡寫手“十年雪落”因寫作壓力過大,猝死於出租屋,生前經濟拮據的他,一直靠菲薄的稿費維持生活。孰料這個悲劇剛過去,《永不磨滅的番號》原著作者、編劇張磊近日也因絕症去世,年僅35歲。據其友人透露,這位出身網絡寫手的年輕編劇死於胃癌復發,去世前生活狀況淒苦,沒有保險承擔醫療費,賺的稿費尚不夠承擔治療費用。這兩人均有才華,英年早逝,令人為之嘆惜。網絡寫手、年輕編劇似乎已淪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境地。
最近幾年,編劇訴苦屢見不鮮,有關編劇維權的大會也多次召開,編劇遭遇惡意拖欠稿費、署名權被剝奪、落入合同陷阱等,編劇在影視行業中的弱勢地位可謂有目共睹。除了少數幾個金牌編劇仰仗自身品牌之外,絕大部分年輕編劇缺少話語權,能在影視產業中維護自身的權益已屬不易。像張磊這樣的年輕編劇,雖然小有名氣,但仍屬於一個寫手,稿費還不夠支付醫藥費,導致墮入生存困境。在當下編劇所處的大生態環境下,出現他這樣的悲劇並不意外。
從當前整個影視產業鏈來看,編劇被排除在價值體系之外,基本上等同於一個碼字工,行業所有利潤都跟編劇沒有什麼關系。好萊塢編劇除了拿稿酬,還可以分享影視版權收益。相比之下,國內編劇除了拿稿酬,基本沒有任何版權收益。尤其是中下層編劇,隻有被投資方盤剝的份兒。提供原創劇本的創作者,長期處於寫作高壓之下,卻得不到應有的利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有違影視產業發展的市場規律。
近年來中國影視產業飛速發展,其中編劇功不可沒。然而,明星演員可以動輒片酬上千萬元,導演也過得很滋潤,年輕編劇卻維持生活尚且艱難。像張磊生命垂危仍在寫作,固然讓人敬重,但也讓人感到心酸。如此之下,還有多少年輕人才願意加入編劇隊伍?這無疑對整個影視產業發展也是不利的。改善年輕編劇們的待遇,應該受到整個影視行業的重視,而不是任其自生自滅。
實際上,目前國內編劇大多單打獨斗,由於沒有負責維權的行業組織,他們在跟合作方談判時,容易吃啞巴虧,不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特別是張磊這樣的自由編劇,生病后更是沒人管,也沒有行業組織來施以援手。知名編劇汪海林深感自由編劇缺乏醫療保障,超負荷的工作方式嚴重影響健康,曾呼吁自由編劇成立互助組織,尤其在經濟上互相幫助。編劇們展開自助自救,雖屬無奈之舉,但也切實可行,至少可以讓張磊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