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
尚雯婕
內地十多檔音樂選秀節目,至少需40位華語樂壇重量級歌手當評委。但人數不夠,隻好演員來湊——
《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快樂男聲》《最美和聲》《我為歌狂》《我的中國星》……眼下,2013年選秀進入了最白熱化的階段。從每周三晚開始,連續五天,十多檔音樂類綜藝節目展開慘烈的收視大戰,堪稱內地熒屏幾十年來史無前例的“奇觀”。然而,隨著多家衛視選秀的熱播,選秀評委也宣布告急。
演戲的來指導唱歌了
唱歌的去當主持人了
“不想當導師的歌手不是好演員!”這句看似有點矛盾的話,概括了當下音樂選秀的“評委荒”。十多檔音樂選秀節目,就按照每個節目四個評委來算,至少需四十個華語樂壇頗有分量的教父級、天后級歌手。而且這個歌手還必須有超凡的實力,驚人的唱功,而作為電視節目的評委,還必須口齒伶俐,耍得了“二”,賣得了“萌”,最好還要情感豐富,容易落淚。在該黑臉時絕不微笑,該流淚時絕不會“哭不出來”。種種條件累計起來,能達到要求的自然就不多了。
美國電視圈有一條定律,一個真人秀節目想火,必須有一個毒舌、一個自戀狂以及一個小丑,想湊夠這幾個人更是難上加難。娛樂圈歌手很多,可是有號召力的實力唱將並不多見,既有實力又有人氣、還懂點評出口成金句的就更稀罕了。於是華語歌壇幾位理想的導師資源,成了各大節目的搶手貨,一個選秀節目想找到一個好的導師其難度不亞於大齡女博士想找到一個多金帥氣的男朋友。
今年的選秀節目中,那英、張惠妹、李玟、韓紅這些“大咖”來了,汪峰、蕭敬騰這些“中咖”來了,就連李宇春、尚雯婕這些從選秀出來的新人也來了。更重要的是,連章子怡、黃曉明、陳坤這種不算專業歌手的演員也跑來當評委了,搞笑的是,去年的“楊三十二郎”楊坤居然跑去當選秀節目的主持人了。於是觀眾調侃:“演戲的來指導唱歌了,唱歌的去當主持人了!”
毒舌黑臉靠邊站
耍寶賣萌齊上陣
2005年初期,評委們大都是唱“白臉”的,他們對選手的點評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當時,評委被稱為“毒舌”評委,包小柏、黑楠、柯以敏、巫啟賢都是這類評委的代表。有網友將他們在“超女”、“快男”中的點評整合成“經典語錄”,例如包小柏在點評時說“你唱這首歌,像你的表情,強顏歡笑”﹔楊二車娜姆在點評某選手時說“你別唱了,讓我們聽得太緊張了,簡直慘不忍睹”。不過河邊走多了,終將會濕鞋,2005年“超女”總決賽階段,柯以敏對張靚穎疑似刁難的評價,引發了網上的“萬人倒柯”事件,最后柯以敏宣布辭去評委一職。而另一位評委黑楠也曾遭到瘋狂歌迷槍擊坐駕的惡性事件。2007年,楊二車娜姆和柯以敏在擔任《第一次心動》評委時,鬧得太過火而導致節目停播,兩人遭遇“封殺”,也讓“毒舌”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當“毒舌”退出歷史舞台后,評委們開始走出“賣萌”路線。第一季《中國好聲音》上,楊坤一直在用“我今年有三十二場演唱會”吸引學員﹔而第二季“好聲音”中,那英的“萌”語表現在:“我去年帶出了個冠軍”,讓人捧腹。《中國夢之聲》中,一貫嚴肅的韓紅極盡賣萌耍寶之能事,自封“小紅紅”,並不斷向另一位評委黃曉明“示愛”,頻繁拿自己“開涮”,做出可愛賣萌的動作,與其互稱“嬛嬛”“皇上”。
跨界評委助陣選秀
評委搶了選手風頭
評委給觀眾的印象應是客觀、專業、公正、公平,尤其是專業,面對水平參差不齊的選手,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必須旗幟鮮明。評委之所以能夠坐在評委席點評,一定是具備專業的音樂素養和知識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時下,跨界評委卻日漸佔據了評委席中的半壁江山。黃曉明、章子怡、陳坤等雖然都是影視圈的“大腕”,也涉足歌壇,但是非專業跨界當評委的他們難免力不從心。章子怡在首期《中國最強音》播出后,遭網友吐槽“拍磚”,稱其跟風點評、胡亂點評。相比章子怡,黃曉明依仗“賣得了萌,耍得了二”的精神意外收獲了觀眾的喜愛。
選秀節目從“看選手”變成了“看評委”,評委的鋒芒日益掩蓋住選手的表現。評委席上,專業評委的數量與成倍增長的選秀節目的數量不成正比,專業評委轉來轉去就那麼幾個,各大選秀欄目紛紛絞盡腦汁力求在評委方面出奇出新,這種現象的確起到了提高節目收視率的效果,但也有觀眾抱怨“有的選秀節目從頭到尾秀評委,把選秀做成了評委的‘脫口秀’”,身為評委,最重要的還是應本著客觀公平的原則選拔人才,而不是用自己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記者張靜 實習生潘瑞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