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生活報》是廈門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一張周報,也是唯一一張以“海峽”冠名的周報。2009年《海峽生活報》再一次改版,立志打造“海西第一時尚周報”,並將目標受眾定位在“23-45歲城市白領人士”,讓這一特定對象能夠實現快樂閱讀——讀城、讀人、讀享受。差異化改版取得了明顯效果,這一年《海峽生活報》扭虧為盈。
放眼報業市場,生活服務類、時尚消費類周報繁多:全國性的有《城市畫報》﹔地域性的有北京的《精品購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務導報》、《上海一周》,廣州的《周末畫報》、重慶的《新女報》,福建本土有《海峽消費報》、《海峽生活報》、《廈門廣電報》等。在幾近飽和的市場上,《海峽生活報》既要以本土化取勝,又要避免同城媒體同質化,其困難可想而知。
市場細分理論告訴我們,隻要在整體市場中尋找到未開發的市場和未滿足的受眾群,以此作為目標,充分展示自身的優勢,就能在競爭中取勝。周報介於日報和雜志之間,特殊的定位要求其更具差異化,否則,在新老媒體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周報很難讓讀者“刮目相看”。
差異化的表現形式和實施方法很多,包括報道內容差異化、讀者定位差異化、發行渠道差異化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差異化不僅是一種競爭策略,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回顧《海峽生活報》這幾年摸索的路子,簡單地說就是信奉“八字經”——“筆走偏鋒,趕盡殺絕”。
筆走偏鋒,是角度問題﹔趕盡殺絕,則是深度問題。如果角度很新加上深度夠深,包裝又跟上去,讀者不喜歡都沒有理由。
筆走偏鋒——內部結構、讀者、內容、包裝和時間定位的差異化
第一個差異化——集團內部的定位
在廈門日報社系統內的四張報紙中,有三張日報型報紙,他們緊抓新聞不放,盡管有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報道手法,但發生“撞車”的現象並不罕見。與日報不同,《海峽生活報》是生活服務類周報,我們提出了“A+1”概念,即周報是集團內必要的補充,是集團豐富產品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雖不是報社大廈的鋼筋水泥棟梁之才,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小石子小磚頭小瓦片。這個自身定位清楚了,周報才有出生、存在和成長的必要和空間,才能在內容採集、銷售發行等資源整合上與其他報紙互補,才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第二個差異化——讀者和內容
大眾傳媒發展到信息爆炸的今天,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細分,辦一張老少咸宜的報紙已不切實際。人們生產生活可報道的內容包羅萬象,總得有側重。《海峽生活報》是周報,是生活服務類報紙,辦給誰看?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答案。2009年,《海峽生活報》改版后,明確了辦報宗旨和目標受眾,新設置了“城事密碼”,“人文娛樂”、“享受生活”等版塊。不管哪個版塊哪個選題,都要突出“城市白領”的特點。比如周報的頭版頭條,不能是日報類經常出現撞車的時政新聞,而是觀點文章,主打話題,依靠本土、原創、個性“販賣的生活方式”﹔又如報紙新近開設的版面“另類主張”,選稿要求角度要另類,要新穎獨到,要讓讀者接受。《敗家女的幾點好處》,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另類,看了內文,覺得有一些意思(不一定有道理)。這類觀點既能拓展讀者的視野,又為讀者所樂見。當然,另類主張也不是亂主張,更不是錯誤主張。報紙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內容的吸引力和讀者的必讀率,角度創新往往能給我們提升競爭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報的另一特色是時尚。T疊作為享受生活的奢華延伸,輕涂紙展示出潮品潮人,是我們的新產品,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人物版面也明顯多於其他報紙,而且充分體現這座城市的精致和開放。“就是TA”版說的是身邊的奇人趣事﹔“圈子”、“俏老板”關注普通人和文化名流,更具人文情懷和廈門特色。
第三個差異化——圖片、文字、版式組合而成的視覺傳達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再加上信息海量、媒體繁多,平凡的包裝自然要被淹沒。《海峽生活報》採用雜志化包裝,力圖在三秒鐘內跳入讀者眼帘。比如報紙每疊的小封面設計,視覺傳達的“美力”,讓報紙“很溫柔,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電力”。《海峽生活報》是廈門報紙市場上唯一的“胖報紙”,比普通四開報紙短一截,便於攜帶,適合在一種放鬆狀態下閱讀,是目前國際流行的休閑報紙版型。
第四個是差異化——時間選擇
經過市場調查,我們發現每周四出版最為適宜。周報的“日歷”是周歷,城市白領每周六、周日才有時間外出集中消費或休閑,《海峽生活報》介紹的大量生活消費資訊,是讀者的消費指南。若比周四早,可能資訊跟不上﹔若晚至周五出版,又來不及呼朋喚友。周四出版的報紙在讀者手中停留的時間至少在一天以上,有利於慢閱讀深閱讀。由此看來,周期長既是周報的劣勢,也是周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