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燕帥 實習生韓鑫)10月19日晚,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電視台、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最美和聲》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創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的成功經驗及亮點剖析、《最美和聲》第一季節目總結回顧及第二季節目展望及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研討。會議中,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關玲提出,《最美和聲》在本土化過程當中,明顯地存在形態上的問題,在結構、環節設計、時間長度等方面都有待於進一步磨合。
以下是關玲的部分發言:
北京衛視的《最美和聲》在播出14 期后落下了這一季的帷幕。回頭看,它的存在,於北京電視台,於中國電視綜藝秀,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從發展史上看,2003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在《美國偶像》等國外模版本土化改造的基礎上,由《非常6+1》、《星光大道》、《超級女生》引領,進入了綜藝選秀節目時代,打破了1997年《快樂大本營》引領了六年的電視綜藝娛樂節目時代。
從2003年至2009年,中國第一輪的電視選秀節目基本上圍繞“平民化”“本土化”兩個核心點展開。一方面大規模引進國外國外模版,一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中國本土化改造,尤其是在平民化方面,李宇春等一批平民英雄抱著夢想而來,最終因“想唱就唱”站在了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的浪潮巔峰,一直到后期的《我愛記歌詞》等全民卡拉OK節目,電視綜藝創造了壯觀的平民狂歡景象。
2010年7月《中國達人秀》的播出,既是平民選秀的終結,又是新一輪選秀節目的起點。中國電視綜藝從此重新回歸專業化的軌道,開始了第二輪的電視綜藝選秀時期,也是這一類型節目的升級階段。第二輪的電視選秀節目一方面在音樂的專業性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則遵守和借鑒國外模版形態上的科學性,讓節目更加精致,充滿了除娛樂之外的審美價值。按照每個發展時期大約會持續六、七年的規律來看,2010年開始的第二輪升級版的電視綜藝選秀節目剛剛進入第三年,正值黃金時期。
2012年的《聲動亞洲》、《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的音樂選秀浪潮一直延伸至今年。2013年,電視綜藝選秀再掀高潮,繼《中國夢之聲》、《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之后,北京衛視終於帶著《最美和聲》加入了這如火如荼的酣戰。
作為首善之區,北京衛視長期以來在電視綜藝節目領域處於非常弱勢的位置。雖然有《檔案》、《養生堂》等名牌欄目,雖然也曾經連續三年嘗試過大手筆的《紅樓夢中人》、《龍的傳人》及《真情耀中華》,但綜藝節目一直沒有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欄目。我曾經寫文章說 “得綜藝者得天下”,衛視如果沒有一檔特別鎮得住的綜藝節目很失分,無論市場份額、美譽度、知名度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縱觀衛視排名前三名的省級衛視,無一不有自己的綜藝品牌。它是電視台的名片,也是實力的象征,更是贏取份額和排名的有效手段。在沉寂很多年、錯過了好幾個階段之后,《最美和聲》因為具有鮮明的特點,也因為生逢其時,在中國綜藝選秀節目第二時期的浪潮中砸出了響聲。
《最美和聲》跟以往北京台的綜藝節目確實有很大區別,它很有質感有份量。在《最美和聲》播出的這段時間裡,北京衛視收視一直穩居全國衛視前五,也有力地証明了這一點。
第一,它在一個適當時間誕生、在一個恰當的時間結束,切入點和結束點都很是時候。2013年音樂類選秀節目勢頭一路飆升,《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和《2013快樂男聲》啟動之后,將今年的電視綜藝選秀節目推向高潮。《最美和聲》在這個浪潮的拋物線往上走的高端點進入,切點高,在風頭正勁的時候迎面直擊,敢進入本身就是一個話題,也是被關注點之一。《最美和聲》的結束點也特別好。全國這麼多檔同類節目陸陸續續地在結束,結束的節奏叮叮咚咚地響到了最后,《最美和聲》結束的鼓點敲的特別好,正好在《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之后,大家還在回味之時,錯峰顯露了出來,也正好和后面的《全能星戰》錯開了鋒頭。
第二,除了開播和結束的時間點正好、以及北京地理人文環境的天時地利之外,《最美和聲》憑借差異化的特質在全國同類節目中突現。有個比喻很恰當:全國都是單人賽時,《最美和聲》開始雙人賽。 “和聲”元素,使節目在一片選秀節目裡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標識。
同時“和聲”元素的使用,帶來了這個節目一系列觀念的與眾不同。和聲會帶出團隊、多人配合的概念,而團隊、配合,恰恰跟主流價值觀所倡導的和諧、融合等精神完全吻合,節目贏得了非常高的社會美譽度也就成為必然。
因為和聲,導師和選手需要同台對唱。在表演環節他們是平等的,導師甚至會屈身來托襯選手,為尚未成名的選手做奉獻。明星低姿態托舉未成名者的做法,很容易得到社會情感上的共鳴,也特別符合我們倡導的社會價值觀。
和聲還會帶來節目的難度,使節目擁有更多的專業性及音樂本身的魅力。從導師挑選歌手、挑選歌曲、編曲、排練,到進行演繹,比一般節目的曲目選擇和表演難度大很多,但一旦呈現,就會產生更加強烈的音樂美感,在舞台上呈現視聽盛宴的效果。
第三,節目中真唱、不怕失誤的理念,非常符合現代審美的趣味。人人都會有錯,明星也會失誤。不掩飾失誤,不剪掉失誤環節,真實地播出和傳達,既符合主流價值觀,又特別能打動觀眾,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同。當陳羽凡、范瑋琪唱錯,並為自己的失誤懊惱、道歉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真和美,也會為幕后的制作者和審片人喝彩。擁有符合現代審美觀和價值觀的理念,比節目中某一首歌、某一段音樂的完美更能提升節目的審美價值。
當然,《最美和聲》也存在一些值得繼續商榷的問題:
一、本土化改造過程當中,因為版權方沒有更多的規定,制作方有很多自由發揮余地。這是好事,但也正是問題出現的地方。國外版權最核心地方是秘籍中有許多關於節目形態和環節的規定,而我們必須遵守的理由是,它是經過研究和實驗的結果,是有成功保障的。《最美和聲》在本土化過程當中,明顯地存在形態上的問題。包括結構、環節、節奏的設計,都有待於進一步磨合。很多環節很粗糙,要麼長了,要麼短了,十分隨意。例如決賽那場,被淘汰的選手要離開,在他們走前放了一段視頻小片,回顧他一路走來的整個過程。原本希望我們從中看到這位選手剛進來什麼樣,最后培養成什麼樣,看他蛻變化成了蝶,現在離開很可惜。但視頻中沒有看到選手演唱水平及和音水平的提高,隻看到穿便裝的他,在台上演出的他。信息點不對,信息量也不夠。盡管視頻裡有選手訓練場景,有他剛來和沒有化妝的素顏場面,以及在台上演出的場面,但是蛻變在哪兒?沒有環節也沒有展示,完全沒有打動我們。如果選手的努力沒有牽動觀眾,他的變化沒有引起觀眾注意,這位選手走或不走對觀眾而言也就無所謂,觀眾一點都不會覺得遺憾。選手沒有讓觀眾惦念,選手的去留也就沒有懸念,淘汰制失去了意義,節目也就喪失了粘合度。類似這樣的形態設計缺陷問題還有很多。如節目沒有統一的照明風格,盡管節目每個環節的照明設計都很好,每首歌、每個選手演唱時的燈光處理都能夠將情境與歌詞內容、情緒吻合,但所有環節連在一起時,形不成整個節目主要調性。照明和舞美一樣,是節目的標識。《最美和聲》很花很美很復雜,但也有些亂。另外,總決賽中媒體及大眾評委上場投票,每人拿著一個牌子走到選手面前投票。這是前選秀時代的道具和行為,現在已經用各種新技術和新手段替代,再這麼做就顯得有點老土。而且,這種投票的時間很長。雖然能看見評委投給誰,有看點,似乎也很公正,但是人多不一定都看清了、都記住了,漫長的過程是觀眾們不關心,也不能接受的。這個環節需要更有技術含量、更巧妙的創意來進行視覺呈現。
《最美和聲》本土化改造過程當中,結構、節奏、環節上的形態構成和表現還可以再細化和精化。形態的規范與靈動,是節目成功的基本保証。規范,可以使節目敘事清晰﹔靈動,可以使節目在清晰敘事的基礎上錦上添花。節目形態的好壞是考驗一個模式是否成熟的標志。期待下一季的《最美和聲》能更加精致、更富有表現力。
二、因為和聲是一個特別專業的元素,它很美,但也非常難以讓普通觀眾跟隨。之前文藝頻道做的一個根據原唱改編的節目《榮耀唱響》,原唱者在場,大家一起先聽原唱,然后選手演唱經過改編之后的作品,當場就有對比,可以明顯聽出改編的成分,特別是技巧部分。因為有對比,觀眾一聽了然。而好壞的解釋很多樣,如《再回首》改編,原唱者姜育恆說:新的編曲太完美了,但當年我要唱得這麼復雜,我就紅不了。就是因為當年這首歌的旋律簡單,歌詞成為重點,這首歌才紅了。其實老百姓聽的就是這個。《最美和聲》用什麼樣的方式讓觀眾聽到和聲在哪兒,美在什麼地方。一個主旋律下來,因為和聲加入,怎麼使歌曲更漂亮更有特色了。而演唱的人在唱和聲的時候,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最美和聲》有這麼強大的專業音樂團隊,他們的意見怎麼能夠在節目中視覺呈現?遺憾的是《最美和聲》沒有太多地通過節目方式來呈現專業知識,節目的音樂性專業性純粹了,大眾化程度就不夠高,受眾范圍就不夠廣。音樂選秀節目之所以火爆、導師之所以是看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有專業的、易懂的點評。老百姓需要點撥,畫龍點睛點出了專業的地方,恰恰是這一輪選秀節目的精彩之處,也是受觀眾歡迎的地方。當我們的經濟發展,社會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的文藝生活成為一種追求、藝術素養的加強成為一種普遍的大眾渴望的時候,能夠反映和滿足當下社會需求,與社會生活的脈搏契合,節目才會火。
第三,節目宣傳和社會化營銷上還有空間可以挖掘。目前《最美和聲》的社會反響很好,美譽度很高,幾乎沒有負面評論,對一檔電視綜藝選秀節目而言非常難得。其實,不炒作八卦緋聞,卻可以“炒”那些需要明辨的是非與觀念,這些是非與觀念恰好是節目的核心價值觀。羽凡失誤了,帶來的問題是和他同唱的選手是不是受牽連了?如何彌補?要不要彌補?可以爭議。它或許是賽制問題,或許是評判標准問題,或許是價值觀問題。還有,陳羽凡對陳俊豪這麼多年來的了解,難道是賈劍龍短時間可以替代的麼? PK以往的了解還是PK當晚的演唱?舉親不避嫌,為什麼陳俊豪勝出就一定不公正?放棄給熟人投票就是公正?難道不是刻意的為公正而公正?可以展開討論。或許是認識問題,或許是是非觀的問題。“和”與“真”是《最美和聲》的核心,音樂上的多層次、演唱上的不虛假如何變成人生的境界?在討論中將節目的內涵挖深,將節目的外延推向更廣闊的社會話題,它是一檔電視綜藝節目與社會文化生活接軌的契口,是節目擁有深刻的、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的途徑。
2013年全國衛視平台有13檔音樂選秀節目,《最美和聲》用節目的獨特性和播出的時間差為北京衛視帶來了關注度和市場份額,提升了北京電視台在全國的影響力。同時,從橫向上看它從地域的角度開辟了綜藝選秀節目的北方市場,從縱向看它在中國電視綜藝選秀節目的發展進程中因獨具特色而佔有了一席位置。
2013年,《最美和聲》用自己的特質,為多樣化發展的中國電視綜藝選秀節目增添了一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