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近年,各大紙媒電子版因時空性優勢突出,成為紙媒新聞產品消費的新領域。在報紙電子版頁面中,“頭版新聞導航”的目的是將重大新聞主動推給受眾。在兩會期間,以上三家報紙電子版“頭版新聞導航”推的新聞重點存在差異,政黨報的導航主推新聞人物,都市報的導航主推新聞觀點。在涉及非兩會的新聞中,黨報側重政治新聞,都市報偏向社會新聞,顯示了不同性質報紙在報紙定位上的差異。
關鍵字:頭版新聞導航 兩會新聞 非兩會新聞 差異分析
一、前言
隨著網絡的平民化普及,網絡成為信息流通、消費的新領域。新的技術生產新的歷史,正如尼葛洛龐帝所說,“我們整個歷史都與空間和地方、幾何和地理有關。①”基於龐大的網絡使用人群,傳統紙媒紛紛推出報紙電子版。《紐約時報》主席和發行人蘇茲伯格在倫敦曾說:“我們最終將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停止《紐約時報》的印刷,日期待定。”
在一個相對擴大的空間裡,紙媒電子版開設了“頭版新聞導航”欄(如圖)。
在網絡中,一切成了此刻,此地。信息爆炸成了信息有效消費的阻礙,在閱讀信息時,噪音不斷增加。而“頭版新聞導航”則是網絡編輯為了減少噪音,提前為受眾進行新聞選擇,使受眾迅速獲取新聞。在比較各家報紙電子版的“頭版新聞導航”中,筆者發現該欄的新聞標題並未包含原版面的全部信息,新聞標題通常是該版面的頭條新聞或者重點新聞。可見,電子版的“頭版新聞導航”是經過網絡編輯的二次選擇產生的,網絡編輯無形中承擔了把關人與意見領袖,而這角色不是受眾所賦予的,是其工作職責。選擇源於理性,理性是通過學習形成的。各家報紙的網絡編輯在選擇“推薦哪些新聞“的時候,其落腳點在於本報紙的定位及理念,而判斷是否要在“版面新聞導航”將新聞推送給受眾時,處理的原則便是報社灌輸的意識形態,也就是各家報紙的風格與性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