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談體育微博中群體極化現象【2】

洪見驍

2013年11月22日15:5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2.1微博使用者與體育傳播受眾具有相似的人口屬性

圖一

微博的使用者與體育傳播受眾的人口屬性上具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在年齡結構上面就非常的相似,從圖一中分析微博用戶的人口屬性發現,在19歲的微博用戶當中19—40歲的微博用戶佔到了用戶整體的82.14%,其中年富力強的青年人,即26—35歲的微博用戶就佔據整體用戶的50.6%。而從年齡上來講,年輕人是體育傳播的主要受眾群,據調查,在15歲—49歲的人群裡,運動人口已高達75%,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年齡層中,居然有47%的人曾經親往現場觀賞體育賽事。大多數的體育傳播受眾都樂於接受微博這樣一種傳播方式,而微博用戶由於求知欲較強、精力更旺盛,參與體育活動的可能性也越高,從兩方面來看,體育傳播受眾和微博用戶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微博的使用者很有可能也是一個體育愛好者,一個體育愛好者也很有可能是微博的忠實用戶,因此,體育微博用戶相對於其他類型的微博用戶來說的話屬於一個同質化的群體,在同質化的群體之中,意見和觀點更容易得到強化甚至極化,這就從而為群體極化的發生提供了環境。

2.2微博的開放性、互動性、個性化

社會影響理論詳細闡述了那些決定群體怎樣影響潛在群體成員的因素,即那些增加遵從、促進群體歸屬和凝聚力的因素,這些因素有:(1)群體規模——在場他人的數量越多,群體的影響越大﹔(2)接近性——他人在時空上越接近,影響越大﹔(3)影響源的強度——對潛在成員構成吸引的群體及其成員的特征。微博的出現在擴大群體規模,實現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超時空性以及增強影像源強度三個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微博為群體極化現象的出現提供了合適的溫床。

微博的開放性體現在微博的平台的准入標准是十分低,任何人都可以注冊成為微博用戶。微博平台裡可以傳播的信息相對比較自由,對微博用戶的限制比較少,微博匿名的特點更是讓微博用戶的發言無比自由,各種觀點和看法得以表達。開放性保証了微博用戶可以較容易地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性格自發地形成不同的群體,這也為群體極化的產生提供了一個前提條件。

微博的互動性則體現在微博用戶之間可以無差別地進行信息的交流,既可以作用信息的傳播者,又可以作為信息的接收著,並能與其他用戶進行即時迅速的溝通。微博用戶間通過即時的溝通使得信息得以流暢的傳遞,這即為群體和小團體的形成創造了環境,更重要的是加速了群體極化現象的出現。群體內人們的喜好和觀點幾乎相似,因此人們通過群體內不斷的交流和發聲傳遞著自身的觀點和價值判斷,在互動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更加確信無疑,群體極現象得以醞釀發展。

微博的個性化表現在微博用戶寫微博、轉微博、評微博的過程中,都力求盡力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傳達出自己的個性特點。想在有限的字數限制內傳遞出生動有趣又吸引人的微博,就必須得在用詞上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和立場。

2.3體育的傾向性、競爭性、沖突化

體育的魅力不僅表現在可為人所欣賞,更表現在其可參與性,體育傳播受眾的最大特點就是他們的參與性,他們不僅觀看比賽,同時也親身參與類似的體育活動,而在觀看和參與體育活動的同時,體育傳播受眾最突出的特征就在於其具有傾向性。人們會受地緣、個人愛好、心理等因素形影響而以不同的群體來參加到體育活動中來。體育受眾在使用微博之前就帶有自己的態度和傾向,人們也經常在體育微博裡自發的形成不同的圈子和群體來探討體育實踐過程中的種種話題,帶著各自不同的意見參與到微博平台的互動之中。

競爭性和沖突性則是體育運動中最典型的特色,球隊或是運動員之間為了挑戰成績、展現實力總是不可避免的要與其他的對手進行競爭和對抗。不同的運動員或球隊具有不同的支持者,不同的支持者之間也往往體現出對立或矛盾的一面,球隊或球員之間的競爭或沖突往往引發球迷之間的對立和沖突。因此,在體育微博中,具有不同支持對象的微博用戶就會自發地形成不同的微博群體,在群體內他們交流著各種他們所共同感興趣的球星或是球隊,但在群際之間他們卻很少與其他的群體產生聯系或交流。這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出現了信息窄化的現象,這加快了群體極化的形成。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眾》中對群體心理進行了比較生動的描述,書中提出了群體極化的觀點,認為人們集結成群后,群體的無意識將代替個人的有意識,人們在群體之中會變得失去理性判斷的能力,甚至會因為盲從而導致群體極端行為的產生。最早將群體極化概念和互聯網聯系在一起的是美國哲學家凱斯·桑斯坦,網絡群體極化的概念在他的《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的民主問題》一書中得以提出,他認為人們在群體中進行決策時,往往比個人決策時更傾向於冒險或保守,向某一個極端傾斜,從而背離最佳決策。人們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觀點都可以在體育微博中找到自己所屬的群體,在群體中內成員通過頻繁的交流,使得意見和觀點趨於一致並且得到不斷的強化。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