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2013出版閱讀升級隱忍突圍 柴靜"看見"狂銷300萬冊

2014年01月10日07:25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3出版業:閱讀升級隱忍突圍

2013年,是中國出版業新的轉折之年:局署合並,管理底盤更換,站在文化產業叢林中的出版業從老大哥變成小弟弟﹔騰訊、百度等數字巨頭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找准時機進入數字閱讀界,以至於行業大佬——盛大文學隻能勉強招架。同時,由於內部創新乏力,改變遲緩,被稱為“最后的國有產業”的出版業再次站到十字路口。一切,都等待2014的回答。

底盤重塑,紅利待釋放

如果承認政策對產業仍然具有引導作用,那麼,對於中國的出版業而言,沒有比2013年的改變更大的,因為出版業的管理底盤發生了劇變:3月22日,原出版業的老管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合並成立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局。

新部委的名稱是如此之長,一時成為輿論熱點。老實說,這次底盤重塑並非太過革命,但是,把它稱為過去30年中國傳媒業的未有之變並不過。這一嶄新管理架構的全媒體“通吃”,客觀反映出有關方面適應近年勃興的產業融合大趨勢的新思路。隨著大數據來臨,被傳統紙書拖累而且仍然不能在數字出版中佔據上風的出版業的前行道路好像一下子“柳暗花明”起來:或許可以在文化產業的廣闊空間中再度騰挪。

但是,在文化產業大家庭中,出版業何去何從,還是一個新的課題。比如,電影業2013年全國總票房高達217.69億元(同比增長27.51%)﹔但在2002年,這一數字還不足10億元。盡管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是,這些都是更加開放政策取得的可喜成果。在同一片天空下,面對曾經慘淡經營的電影業今日的驕人成績單,出版業要深思的還有很多。局署合並拓展利好空間,但是,要將其轉化為實在紅利,恐怕還有長路要走。

出版小年,產品創新乏力

已完成轉企改制的出版企業,在2013年動作變得謹慎小心。作為行業改革熱度的風向標,改革重組的力度較之往年小了許多,亮點也不多見。可以提及幾個案子:5月,時代出版成立北京時代華文書局,並得到眾家企盼的圖書出版許可証,成為近年首家獲批出版資質的跨地區出版機構。8月至11月間,幾起國字頭出版社合並事件略顯平淡,只是12月由人民郵電社和電子工業社合並而成的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可觀,成為繼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之后又一家大型國字頭文化企業。年內雖然還有西南財經大學社與民營財經出版新秀“亨通堂”國民合資,中南傳媒收購民主與建設出版社等事件,但也都是小手筆,與前幾年風風火火的上市融資和合縱連橫不可同日而語。

不僅產業平淡,而且產品也創新乏力。現在還無從見到全國數據,僅從《新京報》日前發布的具有標杆作用的反映北京地區閱讀趨勢的2013年暢銷書排行榜來看,重版書佔有相當比例。以總榜為例,在20種上榜書中,2013年出版的新書僅佔7種,其中還有5種是1月出版的,下半年新書沒有一本上榜。暢銷書是全民閱讀的重要指標,對一份老書佔據主角的排行榜,我們隻能說讀者在投反對票。

閱讀生態,加速代際轉換

年底傳來一份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頒發的《關於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宣告“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一時引起業界歡呼。但是,它也可以被解讀為對一個受威脅產業的保護。

盡管8月份有關部門透露,全民閱讀立法已列入2013年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即將浮出水面﹔盡管10月深圳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殊榮,但是,整個閱讀產業鏈因實體書店日趨沒落的頹勢和數字閱讀的新沖擊正在發生新的代際轉換。

這一轉換更加猛烈,以至於像深圳購書中心關閉,光合作用書房因重組計劃失敗而徹底告別歷史,甚至kindle正式入華這樣的本應極具爆炸力的新聞都黯然失色。這一巨變就是以騰訊創辦創世中文網和百度收購縱橫中文網為標志的,具有更雄厚資本背景的平台進入數字閱讀的新動作。在移動互聯時代,在產業日趨融合於手機的時代,這些新吃法將給數字出版界帶來什麼變化,還不得而知。目前,可見的是:曾經的老大盛大文學正在衰落,一個曾經的產業陷入低谷。

更讓人揪心是的,這可能才是一個開始。據統計,2013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已達2.48億,佔全國網民總數的42.1%。2014年,BAT(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或許會在新的戰場——數字閱讀領域,展開更加見紅的新拼爭。

三個亮點,足以讓人記住

總體看來盡管不盡如人意,出版業還是有幾個亮點值得圈點,背后折射的是世風和民心。

1.原國家領導人出書

首先,2013年是國家領導出書的扎堆兒年。2013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舉行的重要年份,前國家領導人朱?基、溫家寶、李長春、賀國強、吳官正等出版文集,可謂出正逢時。這些文集大多是他們過去講話的匯集,成為公眾了解政策趨勢的一個重要窗口。其中,要特別提及的是吳官正的《閑來筆潭》。它的特殊在於:完全拋棄官樣文章,以隨筆、散文、小說等展現出一位高級官員的真性情,一時洛陽紙貴。此前此后,都沒見過如是領導文集,也算是2013年一景。

2.《看見》突破300萬

2013年,還有一個景致是央視女主持人柴靜的《看見》。這本幾乎暢銷一整年的新書是出版業的最大貢獻之一。據報道,《看見》2013年1月上市后一個月內便銷售100萬冊,一年已累計狂銷300萬冊。“好書都是這樣,是寫一個時代,喚起的交流很多。”其出版人劉瑞琳女士一語道出這本超級暢銷書大賣的原因。以成功打造“理想國”而為社會所知的劉瑞琳和她的小伙伴憑這一本書終於可以為品位和市場的最優組合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如果說,2013年隻有一本書入選中國書業史,那必然是《看見》。它的產業和時代指向蘊含豐富:不但為中國文化界貢獻了新的作家富豪,而且為苦痛中的知識分子提供了前行力量的榜樣。

3.張嘉佳短篇突圍

當然,如果還有第二個人可以列入歷史,我想,非長於講短篇故事的編劇張嘉佳莫屬。正是他,在南京的地標書店先鋒書屋創造了簽售1萬冊的年度紀錄。他的調調兒不只是小資的,而且是故事的。其語言在文學作品中可能排不上號兒,但是,以接地氣的純情本色感動了無數小青年。由此,我們再度被警示了一個道理:來自生活的真情實感才是最大的賣點。

□馮威(出版人)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