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求近,讓典型人物唱主角
宣傳好中國夢,也要媒體“求近”。因為“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媒體應俯下身軀走向基層,按照“三貼近”的要求,把鏡頭和話筒對准平民百姓,對准他們中的草根英雄。因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的動力。”散布在社會各行各業、各個角落的平民英雄,才是中國夢最大的實踐者。而他們的可親、可近的人格魅力,也容易產生標杆效益,讓人可敬、可學。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央視推出的“最美某某某”系列在觀眾中產生強大的沖擊力,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這些最美的村官、鄉村教師、鄉村醫生、創業人士等等,他們堅守自己平凡的崗位,堅持自己朴素的夢想,始終如一、默默無聞、樂於奉獻,成為最具魅力的中國夢的踐行者。央視的成功探索也為地方媒體拓寬中國夢報道的思路提供了有益借鑒和深刻的啟迪。貼近,也不等於沒有選擇,不分對象、不加篩選地亂報一氣。前一階段出現的把中國夢報道生活化甚至庸俗化、低俗化的苗頭必須堅決狠剎,千萬不能為踐行中國夢傳遞“負能量”。
(三)求新,在形式上謀求新突破
毋庸諱言,當下的許多“主題宣傳”、“典型宣傳”屬迎時之作,雖合時宜,卻強於宣傳性,弱於可聽(可讀、可視)性。司空見慣之下受眾難免會有視覺與聽覺的疲勞。再加上千人一面的表現形式,千篇一律的流俗手法,更讓此類報道味同嚼蠟,產生接受的“排斥性”。
毋庸置疑,配合中心、服務大局的宣傳是黨報黨台的使命所系,責任所在,不容弱化,隻能強化。因此,廣播電視報紙如何面對這一共有的命題,特別是對於“中國夢”這樣的大主題宣傳,隻有別出心裁,不斷創新,寓教於樂,才可能引人入勝,為受眾所接受。
為增強宣傳的生動性、實效性,結合辦“看得見的廣播”的探索實踐,南通電台在策劃主題宣傳時大膽嘗試與戶外活動相結合,既讓“有聲無形”的宣傳有聲有色,又賦予活動厚重的主題。特別策劃了《中國夢•幸福南通》大型環城直播活動。選擇上午7點半到9點,下午4點到6點這兩個人流最為密集的高峰時段作直播車環城巡游,邀請南通各階層人士作為嘉賓,結合個人的成長、城市的變遷,暢談自己工作夢想、生活夢想和中國夢•南通篇章。
節目播出信號通過3G設備進行同步傳輸,可隨時與市民互動。活動前后歷時半個多月,引來無數市民關注的目光和參與的熱情,成為通城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曲高不再和寡,環城巡游直播活動大大增強了“中國夢”宣傳的貼近性和實效性。
對於“中國夢”這樣的主題宣傳,應該說各級媒體也動了許多腦筋,創造了許多新手法。如央視四套的《中國夢,報國夢》系列,通過海外華僑、華人的征文故事,輔於主持人深情的講述,讓故事生動感人。上海市委宣傳部與各大媒體開展的“中國夢,我們的夢——美麗上海在行動”主題系列宣傳活動,以公眾視角、市民感受來反映和展現上海的形態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引導廣大市民“用事實說話、以經歷証明、用心靈尋找、以理性辨析”,發現上海今天的美麗,期盼更美的上海明天,增強自信、凝聚共識,為推動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盡心獻力,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都產生了很好的反響。
“中國夢”,中華兒女共同的福民強國之夢!踐行“中國夢”,中國媒體應有更大的擔當、更優的作為。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