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期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中國電視娛樂

李蘭青?

2014年02月13日14:2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文章將電視娛樂業納入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梳理和審視,通過縱向的歷史沿革脈絡梳理和橫向的創意產業特征分析,剖析了電視娛樂業在創意經濟時代中的現狀,探討了其存在的問題和完善的方向。

關鍵詞:電視娛樂業﹔文化創意產業﹔特點和問題

中國電視行業經歷了從單純的文化事業主體到文化產業主體的嬗變,如今電視娛樂業邁進創意產業的時代洪流。國外電視節目模板的大量引進,助推了中國電視娛樂的繁榮,也引發關於創意產業核心價值的思考和對電視娛樂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擔憂。本文將簡要梳理電視行業的雙重主體角色,並著重對創意經濟背景下中國電視娛樂作為創意產業主體的特點和問題進行探討。

一、從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到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事業是我國特有用語,是我國政治經濟體制中存在的文化事業單位的集合名詞。文化事業單位,是指在文化領域從事研究創作、精神產品生產和文化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主要任務是為社會提供精神產品,滿足人民對文化生活的多種需求﹔文化事業的本質在於非營利性,與考慮營利性活動的文化產業相對應。

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y),也可以譯為文化工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在現代中國的公共政策意義上,文化產業作為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其核心產業主要包括:新聞業、書報刊業、廣播、電視、電影、音像、文化藝術表演等。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在日本等國家,文化創意產業也被稱作“內容產業”或“版權產業”。

三者相比較而言,它們從根本上都是對文化的創造、傳承和傳播,最顯著的區別在於目標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但文化創意產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更強調創意和科技的價值及作用。

從歷時來講,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前后相互取代的關系,而是一脈相承、分流共生的。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文化事業作為概念和實體都是存在並不斷發展的。在計劃經濟年代,文化事業是主流概念,包括廣播電視、報刊出版等在內的傳統媒體行業是文化事業的主力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傳統媒體逐漸形成了“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經營模式,文化從資源變為產品、商品、消費品,文化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進入新世紀以來,創意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日益凸顯,文化創意產業漸成時代潮流,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迅速卷入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浪潮。

中國電視娛樂作為一種文化形式也大致依循這一歷史脈絡。在《綜藝大觀》和“春晚”盛行的20世紀80∼90年代,電視的文化事業性質最為突出,“喉舌”功能也最為強勢。這一時期電視娛樂的呈現形態較為單一,內容多為傳統藝術形式的電視呈現,承擔著弘揚主旋律和主流價值觀、審美觀的文化使命。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改革開放已經逐漸深入到文化領域,媒介生態發生了深刻變革。無論是各地都市報的紅火,還是《快樂大本營》的風靡,都意味著文化事業向市場的進軍。2005年的《超級女聲》在成就了李宇春的同時,也成全了冠名商蒙牛,企業巨額資本的介入使得電視業的產業化進程突飛猛進。同時,電視娛樂節目中各種別出心裁的“點子”層出不窮,創意成了競爭的關鍵要素,電視娛樂進入“創意為王”的時代。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