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中日韓同字異義小辭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2】

2014年02月26日13:0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中日韓同字異義詞匯

在中日韓等漢字文化圈中,同根同源的漢字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出現了微妙的區別,有些甚至產生了全然不同的含義,這些詞匯就是所謂的“同字異義”詞匯。比如:

愛情:

在中國,隻表示對異性的愛﹔

在日本和韓國,不僅可以表示對異性的愛,還可以表示對父母、兄弟姐妹的愛,甚至是對動物和植物的愛。

公用電話(在日本和韓國寫作“公用電話”):

在中國,意思是“供公眾使用的電話,誰都可以用”。

在日本和韓國,意思是“公家專用電話,我不可以用”。

【老婆】

該詞在日語和韓語中是指上了年紀的女性。現代漢語中則是指妻子。丈夫可當面用“老婆”稱呼妻子。“愛人”一詞在台灣地區是指婚姻關系之外的情人,所以用“老婆”一詞來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妻子。漢語中與日語和韓語中“老婆”一詞相對應的是“老太婆”、“老媼”。

——日語和韓語中是老太婆的意思,千萬不要喊錯哦,否則后果很嚴重哦!

【娘】

該字在日語中是指女兒或未婚女性。“生娘ki-musume”則是處女的意思。漢語中的意思與日語完全不同,隻表示母親的意思。但是,“姑∼”則是指年輕女性,“新∼”則相當於日語“新婦”。南朝梁顧野王編纂的《玉篇》女部中說:“孃,母親也。娘,少女之號。”唐代以后兩字逐漸混用,“娘”最終取代了“孃”。韓語中“∼子nangja”一詞以前用來尊稱處女。日語和韓語依然使用“娘”字的古義,漢語則作為簡化前的“孃”字使用。

——日語中是指女兒或未婚女性﹔韓語中“娘子”一詞以前用來尊稱處女。

【汽車】

該詞在日語和韓語中都是表示行走於鐵道上的列車的意思,但在現代漢語中卻是表示日語和韓語中“自動車”的意思。與日語和韓語“汽車”相對應的漢語說法為“列車”、“火車”。

——在日本你說“我租輛汽車去學校”,人家以為你太土豪了,竟然“開著火車去學校”。

【錢湯】

日語獨有的漢字復合詞,也叫“公?浴場kou-shuu yoku-jou”,因為進去時要交錢,所以被稱為“?湯”。漢語中說“澡堂”、“浴室”。韓語一般說“沐浴湯mokyoktang”。

——不要看到“錢湯”就以為是喝的熱湯,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日本這是洗澡堂的意思。

【手袋】

該詞在日語中指用皮革或布做的護手、防寒以及裝飾用的手套。該詞在漢語中作為方言使用,指女性用的“英語handbag”或錢包。台灣地區則不用該詞。漢語中與日語“手袋”相應的說法為“手套”。韓語中沒有該詞,與日語“手袋”相應的說法為“掌匣(甲)janggap”。

——在日本如果你想買個包包,你說“我想買個手袋”,人家會給你那個手套來。

【手紙】

日語常用的漢字復合詞,也可以說“書簡sho-kan”、“芳書hou-sho”等。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漢語中的意思相當於日語“ちり紙tiri-gami”或“トイレットペ?パ?”(英語toilet paper),韓語“休紙hyuji”或“化?室用休紙hwajangsilyong hyuji”。日語中所說的“手紙”在漢語中為“信”、“書函”,韓語則說“片紙/便紙pyeonji”。台灣地區雖不使用該詞,但由漢字仍可聯想到漢語“手紙”的意思。

——日語中是“信”“書函”的意思,是不是和漢語的意義差得很遠啊!

【水】

該字在日語中是指與“湯yu”相對的溫度較低的水,將水加熱為“湯”,一般說“湯を沸かすyu wo wa-kasu”,而不說“∼を沸かすmizu wo wa-kasu”。該字在漢語中與日語最大的區別在於不區分溫度,也就是說,在“水”之前加上“熱”字即相當於日語“湯”。在中國的餐館裡如果不說“冰∼”,那麼端上來的一定不是冷的水。另外,由於中國的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需要煮沸即進行消毒后才成為飲用水。這一狀態被稱為“開”,而煮沸過的水則稱為“開∼”。如果是要“涼”、“冷”的開水,則需要在“開∼”前面加上“涼”、“冷”以區別溫度,或者說“涼白開”。“水”在韓語中為韓文詞匯“mul”,同漢語一樣,並不區分溫度。區分溫度時必須說“冷∼naengsu”=“ chanmul”,“溫∼onsu”=“ deo-unmul”。

——漢語中既可以是熱水,也可以是涼水。但在日本“水”只是涼水的意思,熱水稱為“湯”。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