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紙媒的發展和大眾對媒體的個性化需求,社區報在我國部分省區逐步得到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著這一新興媒體的良性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社區報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社區的概念以及社區報與新聞媒介廣泛合作等途徑,以期促進社區報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江蘇省﹔社區報﹔社區報發展
一、引 言
社區報紙是源於美國的一種小型地方報,它面向的是社區內小范圍、指向明確的讀者,充當“全面報道所在社區的一切”的角色[1]。與大報相比,社區報是“分眾媒介”,在中國傳統媒體碎片化的現狀下,社區報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並將成為我國大眾媒介的新生力量。社區報在中國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早在2000年左右就引入了社區報,但能堅持到現在的已所剩無幾,隻有一些依托傳統傳媒集團的社區報仍在維系,而西部地區的社區報紙至今尚未啟動。但據互聯網不完全統計,目前江蘇省現有社區報十余家,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因此研究分析江蘇省社區報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我國社區報整體發展有著積極意義。本課題組對《新壩風採》、《鐘樓之聲》兩份江蘇省社區報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並提出促進社區報健康發展的策略。
二、江蘇省社區報的辦報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江蘇省社區居民對讀報紙有著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對社區事務關注度高,為社區報的創辦、發行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和大量的受眾。但調查發現社區報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辦報主體未能正確認識社區報紙的作用,辦報理念不清晰
社區報關注的是城市中的某個特定區域,服務核心是社區。報紙應通過對內容的篩選塑造社區個性,從而形成社區的主流價值觀。雖然《新壩風採》和《鐘樓之聲》是江蘇省創辦較早的兩個社區報紙,但它們都沒有正確認識到報紙在社區中的重要作用。課題組在調研中了解到,《新壩風採》的創辦是由於東台市在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東台市規模較大的社區之一,新壩社區借此提升社區的影響力,加大宣傳。而《鐘樓之聲》是在《泰州晚報》記者的提議和幫助下創立起來的。“不可代替、難以共享、時時貼近”應該是社區報紙在內容上的定位,社區受眾居住相對集中,對本社區及周邊發生的新聞與資訊的需求強烈。因此,在辦報理念上,社區報需要在較小的半徑內——即以社區為中心,輻射周邊享有共同的教育、休閑娛樂等資源的一個大區或幾個相鄰社區的“大社區”范圍,為社區讀者提供服務﹔在新聞報道內容上需要專注於為社區居民提供社區報道和與生活相關度較高的服務類信息。
(二)報紙版面簡單,信息量少
《新壩風採》自2011年9月出版第一期以來,報紙共設有一句話新聞、民生服務直通車、民生民聊、健康小常識等板塊,但出於信息量少及節約版面的考慮,每期報紙板塊設定不固定,平均為4∼5個板塊,每期版面僅有一張8開打印紙大小,信息量較少。有時甚至主要內容為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匯報,居委會成為報紙的主體,而社區居民成為了配角。由於考慮到印刷費用等問題,報紙全部為文字,沒有配圖、插圖等,全部為黑白打印,看起來較為簡單,缺乏美觀。相較《新壩風採》,《鐘樓之聲》的設計內容豐富,包括社區留言板、社區傳聲筒等互動板塊,為居民和居委會間的溝通聯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能夠發揮社區報紙應有的功能。為提高讀者的視覺沖擊力,報紙中幾乎每篇新聞報道都配有彩色插圖或照片。但也正是豐富多彩的內容、大量插入的彩色圖片使得每張報紙的印刷費用大幅提高,而經費的緊張又限制了其正常出版。由於社區報版面簡單、信息量少,最終導致社區報在社區內的影響力不大。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