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4年·第2期

提升黨報傳播力的創新之道

雷蕾

2014年03月10日17:05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地市黨報承擔著宣傳中央、省市委各項精神的重要作用,離基層群眾最近,是一線鮮活新聞的首發平台。地市黨報要提升傳播力,就要在深刻領會當前大勢、科學遵循新聞傳播規律的基礎上,精准把握報道的時、度、效,推動先進文化和主流價值觀入腦入心。

《麗水日報》作為浙江西南地區的媒體品牌,近年來以“最美麗水好人”、“麗水市農民工服務月”、“問政直通車”、“駐村紀事”等活動和欄目為載體,在正面報道的時機、分寸、效果方面,做到不失真於事實、不失信於讀者,以積極探索的作風,娓娓道來的風格,站穩主流位置,引導和營造良好的地方輿論生態。

及時發聲 適時發聲

應勢而謀 順勢而為

新聞報道中,報道時機是否越快越好?新聞一發生,就先聲奪人,藉此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還是稍作觀察,等待更多有效新聞資源,甄選之后再作報道?這是地方黨報務必認真研究、有效應對的命題。

從大的時間背景看,新聞報道時效裡的“時”,也指時代發展趨勢和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平面媒體搶發新聞已毫無優勢可言,因此,先聲奪人不一定是衡量平面媒體新聞優劣的決定性標尺。隨著技術的發展,在微博、論壇、微信等處發聲並不難,難的是提供全面准確的信息和數據,對事件作出既有視野又具深度的分析。

《麗水日報》多年來的做法是,第一時間“搶新聞”確保時效性,緊接著,不失時機挖新聞,做好追蹤報道、后續報道、深度報道,有效回應公眾對新聞事件的重大關切。

2012年,全國首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區在麗水“落地”。圍繞這一“國字號”改革新規,《麗水日報》充分發揮黨報的資源優勢、政治優勢,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充分挖掘、及時報道各地的金融創新。特別關注茶園、石雕、農房、香菇倉單、土地流轉經營承包權等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的創新方式,不少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首創的新方式屢見報端。

這些由各領域、各部門改革創新而來的舉措,是麗水農村金融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朵“浪花”,匯聚成農村金融支農支小的合力。《麗水日報》在前期大量刊發動態消息的基礎上,派出骨干記者深入基層採寫的報道《一張“林權IC卡”方便四萬林農》,反映“中國生態第一縣”慶元77903畝山林有了“電子身份証”的新鮮事。該報道獲浙江省新聞獎一等獎。

聞風而動、順勢而為的創新舉措,不僅是基層一線改革的生動實踐,也為全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趟出了先行先試的路子。承接著以點到面、不失有序的報道節奏,《人民日報》要聞版、新華社、《浙江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派記者前來麗水,採寫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的探索和模式,為各地提供參考樣本。

追隨這些耀眼的“浪花”,2012年底《麗水日報》記者再度深挖新聞源,採寫了通訊《麗水,農村“金改”的普惠樣本》,總結了金改工作的經驗做法。該通訊在當年浙江省新聞獎評選中獲二等獎。

以事說理 有理有節

注重技巧 理性務實

度,就是適應受眾的心理、心態和情緒,做到適度而不失度,幫助人們澄清認識、明辨是非,積極疏導公眾情緒,營造有利於社會穩定的良好氛圍。

多年的實踐証明,要使輿論引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必須精心尋找讀者樂於接受的敘事角度,以適度合宜的報道方式,確保書面文字與基層實踐的高度統一,確保正面報道接地氣、有溫度、順民心。

2013年夏天,某地城管在執法過程中砸壞西瓜的新聞,通過互聯網在全國輿論場迅速發酵。

在此背景下,7月24日《麗水日報》報道了縉雲縣城管大隊繪制“西瓜地圖”,實現瓜農方便、城市整潔、交通暢通三贏效果的消息,引起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新民晚報》等國內近百家媒體的關注和轉載。《經濟日報》7月26日發表評論《“西瓜地圖”體現智慧》,新華網、《浙江日報》8月初派記者對該事件進行深度採訪報道,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高度關注。

縉雲“西瓜地圖”的城市管理新舉措,符合了新媒體時代的民心期待,《麗水日報》對這一新聞事件的報道,之所以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引起公眾的共鳴,究其原因在於該報道充分尊重了新聞傳播規律,發聲頻率適時適度,有效擠壓了負面信息的發酵空間,產生了良好的正面效應。

將負面新聞轉為正面報道的成功案例,給黨報工作者以重要啟示:正面報道務必要有微觀准確、理性務實的文風,有禮有節、以事說理,以事件的解決為報道根據和指向。隻有這樣,新聞報道才能成為引導社會輿論的利器。

當前,全國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對公款請客送禮的監督報道不時見諸報端網絡。《麗水日報》高度關注此類輿情熱點,派出記者深入基層了解對“八項規定”的執行情況並及時進行報道。如“中國雪梨之鄉”雲和不再依賴“禮品梨”的高端團體消費,而是憑借市場銷售和網絡銷售渠道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2013年夏天賣出的3萬公斤梨沒開一張對公發票。

這則鮮活的新聞以“雲和果農小發票”的角度,折射出“八項規定”帶來的大變化。2013年11月9日《麗水日報》一版頭條刊發的這則消息,在社會上刮起一陣清風。更可喜的是,這則消息所傳遞的信息也為各地精品農產品的銷售,起到很好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實踐証明,要把黨報的宣傳建立在尊重新聞規律的基礎上,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遵循新聞價值、受眾接受心理、宣傳報道尺度等科學規律,把正面報道與人民群眾日常工作和生活實踐統一起來,講究傳播藝術,用事實說話,讓群眾樂於接受。

彰顯主流 有效傳播

情理兼備 入耳入心

新聞宣傳不是政治教育,其宣傳功能必須在有效傳播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此,探索能產生良好效果的報道途徑,是讓正面宣傳入耳入腦入心的根本之策。

在百姓的興奮點、關注點上彰顯輿論引導之效。2011年一條網友微博稱,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的隊員們是新時期的“靜秋”和“老三”(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山楂樹之戀》中的男女主角),引起網民和微友關注跟帖。《麗水日報》緊緊抓住這一網絡熱點,集結報社兩報一網的精干力量聯合出擊,以通訊、消息圖片、言論等多種題材,精心策劃地質人的深度報道。這其中,通訊《地質鐵漢陳升立》、《解讀地球密碼的人》以及反映七大隊風餐露宿生活的新聞圖片,分別獲得當年浙江新聞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形式多樣、容量豐富的報道引起中央和省級媒體的關注,記者紛紛來到麗水,從各個角度跟進採訪。通過各級媒體的傾力報道,七大隊的先進事跡被更多人了解。2012年6月21日,“七大隊”先進事跡報告團登上人民大會堂講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切會見報告團成員。一個常年默默奮戰在山溝裡的地質大隊,得到國家級認可與褒獎,這與地方媒體的報道密切相關。

在對熱點新聞、典型人物的深入挖掘中彰顯輿論引導之效。一個時期以來,浙江“最美”系列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這股源自民間的正向暖流,是浙江在物質富裕的基礎上,民眾追求精神富有的信號。

《麗水日報》牢牢把握群眾求真、求善、求美的主流心聲,深入挖掘報道麗水“最美姑娘”葉霄雯、“最美司機”吳斌、“最美養路工”周林鬆等“最美麗水好人”群體。這些體現正能量的典型報道,對民眾的認知產生了“蝴蝶效應”,助力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

17歲“最美姑娘”葉霄雯在火海中勇救兩位老人,彰顯出90后的“青春標杆”。《麗水日報》把握時代特點,升華報道主題,引導眾多年輕人完成“敬佩——學習——靠攏”的思想升華。報道刊發后,網友在麗水多個縣(市、區)的網絡論壇上發出“向最美靠攏”,“我們也要成為最美”的呼聲,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葉霄雯當選“浙江驕傲——2011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該報道新聞圖片榮獲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更為可喜的是,在隨后的幾個月裡,麗水市縉雲縣、遂昌縣先后涌現出勇救溺水人的兩名“80后”女村官和半夜跳入湍急洪水中施救群眾的年輕民警,《麗水日報》及時跟進報道,形成持續的社會熱點。這些新聞人物充實了“最美麗水好人”群體,他們中不少人的事跡被相關部門制作成廣告牌、燈箱,矗立在市區重點街道景區,成為市民學習的楷模。麗水日報為形成積極向上、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的社會風氣作出了貢獻。

(作者單位:麗水日報社)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