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新華網評:誰造就新聞敲詐的“沃土”?

王勉

2014年04月14日11:2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曾經在地方當記者,偶爾遇到新聞敲詐或者身邊人提起的新聞敲詐,有這樣幾種“規律性”的現象:

一是不少敲詐者自稱直接來自“北京”,或者其所供職的新聞單位與北京某行業、某部委、某協會有淵源﹔二是打電話或者見面名頭很大、口氣很大﹔三是打的身份旗號多為新華社內參記者、央視焦點訪談記者、中紀委或中央政法委某雜志記者、完全不知名或莫須有的期刊雜志記者﹔四是一般採取的手段是先找短處,再發傳真所謂搞核實,最后敲詐。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無論被敲詐者是內行還是外行,最起碼有兩點是可以做到的:一是上網查查有沒有對方自稱的媒體﹔二是既然對方自稱是記者,網上百度一下,看此人寫沒寫過稿子。如果有他自稱的媒體存在,而且此人在網上也能搜索到名字,那至少應該認真對待,做進一步的核實。相反,如果這個媒體不存在,或者自稱的媒體存在,但自稱的記者不存在,那極有可能就是敲詐。

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很多人不是不懂,甚至明明知道是敲詐,但為什麼還能讓那些敲詐者屢屢得手,大行其道?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到底是誰造就了新聞敲詐的“沃土”?

個中原因盡管很復雜,但與一些地方工作不扎實、漏洞百出、勞民傷財、矛盾重重等脫不了關系。一句話:工作做得不夠好,又不願被曝光、被揭短揭丑。正是這種觀念和心理,給了新聞敲詐者生存的空間。

早年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國西北某兩個省區,因盛產煤經常發生事故,由此滋生的新聞敲詐者形形色色。有人這樣描述:一旦聽說某地煤礦發生了事故,這些人接踵而至,到了以后隻要亮明身份,事故方就會給“勞務費”,甚至到后來有的瞎編一個身份,也照樣領“勞務費”。我們試想,如果煤礦管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走得端行得正,作為礦主怕什麼,擔心什麼?正是由於平時工作沒做好,出事后“寧願花點冤枉錢,也比吊銷採礦証要強”。

除了上述這種較為極端例子外,還有一些地方,在發展過程中過分追求GDP,在征地拆遷、環境保護等方面,做了一些傷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導致民怨沸騰。為了維護自身權益,一些老百姓除了向上級政府反映外,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各種手段發布信息,以求獲得輿論支持。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事情引起上級有關部門和主流媒體關注后,一些錯誤得到糾正,老百姓權益得到了保護﹔另一方面,那些不懷好意的新聞敲詐者,正是以此為線索大做文章,導致輕而易舉地敲詐成功,而“花了錢買平安”的地方政府,盡管有一百個不願意,但是由於的確有錯在先,有“軟肋”和“真問題”在此,也隻好忍氣吞聲,不舉報、不告發,久而久之,極大地縱容了新聞敲詐者。

導致新聞敲詐滋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有的執法部門執法不嚴,打擊不力。由於不少新聞敲詐採取私下交易,缺少証據,加之被敲詐者不願揭丑,這給查處帶來很大難度。同時,即便查到了,一些執法部門抱著低頭不見抬頭見、不願得罪人的心態,隔靴搔痒地處理一下就過了,導致這些人很快重操舊業。

日前,中宣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中國記協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這是在進一步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得社會好評。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鏟除新聞敲詐和假新聞,除了媒體從業者有一份對自己職業的敬畏之心,共同維護新聞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外,那些被敲詐者在“不情願、忍氣吞聲”的同時,是否想過,您的行為再次縱容了那些敲詐者把黑手伸向下一個對象?相反,隻要平時工作扎實到位,不與民爭利,干群關系和諧,走得正行得端,就不怕那些心懷蠅營狗苟之心者,反而會堅決予以抵制。相信任何時候,沒有了生存的環境,再好的種子也發不了芽。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