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電視國學綜藝節目三大看點:名師 普及知識 愛好者

2014年04月18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學綜藝三大看點

  近日,由貴州衛視原創制作的《最愛是中華》首播告捷,其弘揚傳統文化的節目定位、感性的溝通手段以及節目中的趣味性的比賽方式,受到了廣泛好評。甚至在節目播出之前,就有專家學者及熱心觀眾給節目組負責人打來電話,詢問節目的播出時間和內容設置。很多觀眾表示,用感性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搬上熒屏,讓人耳目一新。

  看點一:《百家講壇》三位名師

  在很多觀眾的印象裡,綜藝節目的評委席都由娛樂明星或名人長期佔據,而此次《最愛是中華》卻全部啟用文化名人擔任導師,這種組合令人耳目一新,也體現了節目組在詮釋傳統文化上的極致追求。

  《最愛是中華》節目組在選取、邀請導師時,務求精益求精,最終確定了由三位文化大師擔任導師,他們是《百家講壇》“和珅十講”的主講人紀連海,解讀《史記》的大家王立群,以及唐詩宋詞的著名研究學者康震。節目總導演唐朝華告訴筆者,採用文化名人而不是明星擔任導師,就是為了向觀眾傳遞原汁原味的文化精髓。

  看點二:普及國學知識

  據了解,《最愛是中華》首次採用導師和學員互動答題的形式,並設置了“伯樂相馬”、“名師高徒”兩個主要環節。在比賽中,三位導師適時給選手提示,幫助“徒弟”闖關﹔晉級的選手也可以選取自己的導師作為搭檔,進入下一輪的比賽。這種互動性的環節設置,增加了比賽懸念,趣味十足。

  “端午節不是因為屈原才有的”,導師康震在某位選手闖關之后犀利地指出了選手對“屈原”和“端午節”的錯誤描述。康震告訴大家,端午節自古就有,只是因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所以才誕生了吃粽子、劃龍舟等紀念習俗。而王立群則在一位選手闖關過程中,適時地向觀眾普及中醫知識,他借選手提到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時,告訴大家“《傷寒雜病論》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確認了辨証論治法,這是中醫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三位導師與學員間互動答題的形式突破了很多同類文化節目枯燥、刻板的窠臼,讓觀眾耳目一新。

  看點三:五湖四海的國學愛好者

  唐朝華介紹,《最愛是中華》的參賽選手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國學愛好者,“我們的選手有清潔工阿姨、的士司機、公務員、學生、外教,當然也有一些文化達人等,選手的水平上我們強調寬度,更強調深度。”

  在第一期播出的節目中既有出身書香世家、擁有自己“圖書館”的復旦才子,也有24年堅持家訪的鄉村教師,還有來自烏克蘭學習甲骨文的北語留學生,以及十年來堅持續寫《紅樓夢》的窮書生……他們不僅講述了自己和國學之間的“故事”,也將傳統文化的魅力傳遞給所有觀眾。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