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5期

媒介渲染不應成為商業運作的美麗謊言——

淺析《Let美人》整容節目【2】

王 蕊

2014年05月07日13:5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大眾媒介與消費文化合謀編織出一場美麗謊言

《Let美人》是韓國最早的一檔整容真人秀電視節目,通過展現重瞼術、墊鼻梁、去下頜角、隆胸、吸脂等一系列整形手術的方式,讓參與節目的女性由原本的“丑陋”變成擁有“美麗的容貌”和“迷人的曲線”的人。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節目經過播出后,不僅沒有動搖人們整容的念頭,反而讓人們更堅定了整容對於“變美”的快速作用,並且這一觀念伴隨著哈韓風吹遍了東亞大地。雖然節目中存在一些令人驚悚的血腥畫面,但並不能阻擋人們對整容之后“美女”受到追捧和嘉許感到心動。

參加《Let美人》第二期走紅的許譽恩小姐,整容手術后出眾的容貌使她一度擔任韓國明星的網上購物模特,並且許小姐做過廣告的服裝,都是店裡最有人氣的服裝,許譽恩也因此被韓國網友封為“網店人氣超模”。她的攝影團隊還以少女的風格為主題為她拍攝了一組清新的畫報,在網上發布后,得到了中韓兩國網友的贊賞。可見,整容節目在后期再對變美女性的夸贊,再一次推動了社會上更多女性對整容變美的追求。也因為這樣的追捧,《Let美人》節目從第一期開辦至今第三期,報名人數越來越多,社會對人造美的認同感也跟隨著越來越大。據了解,參與《Let美人》節目組的韓國整容醫院ID醫院,如今預約整容的人數已達到從未有過的數值,幾位嘉賓醫生也成為了前去整容者高價預約的醫生了。韓國《世界日報》報道稱,“十幾年前韓國整形醫院的廣告語如今已被移植到韓國熱門整形節目中。”

整容節目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丑陋造成的悲觀、自卑和失敗來震懾廣大女性,從而強調整形改造的重要性。“節目效果”是制片人口中常說的一句話,電視節目中許多令人咋舌的場景都可以被解釋為“純粹是為了節目有更好的效果。”其實說白了,追求節目效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追求“收視率”。在韓國,像《Let美人》這類的整容節目中,“變身”的概念覆蓋面很廣。除了一次性做多個整容手術,比如下顎縮回術、隆鼻術、雙眼皮等,還包括皮膚美白、牙齒整形、除毛、瘦身等內容,甚至涵蓋發型、化妝、服裝等各種潮流設計。因此在節目前后,參加者往往由灰頭土臉的丑陋女變身成不遜於演藝明星的公主,對多數電視觀眾而言,這無疑具有相當大的視覺沖擊力。可以說,整容節目如此火爆,受人追捧,其實是媒介與商業運作結合下的產物。電視媒介在這裡成功扮演著“引導”女性身體的機器,把“美麗的容貌”和“迷人的曲線”作為普適審美標准強加給女性,誘惑著女性心甘情願跳入商家設下的消費圈套。

來參加《Let美人》節目的女性往往相貌平平,甚至丑陋。在節目上,參加整容的女性訴說自己經歷的時候,無非都會涉及到這樣三個方面:1.因為外形丑陋而無法找到工作﹔2.因為外形丑陋被男朋友或者丈夫拋棄﹔3.因為外表丑陋而被人歧視導致從小就形成心理陰影。這些參與節目的女性習慣性地把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都歸責為自己長相因素,進而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整容這件事上,她們希望能夠通過整容節目來改變容貌,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參與者的這一心理恰好符合節目組的需求,於是利用選手們的這種心理, 在答應協助這些女嘉賓變美麗的同時把她們整容的過程作為傳播對象。《Let美人》節目中,每一位整容成功后的女性重歸舞台時,女主持人都會發出夸張的尖叫,甚至會說“真是無法想象她原本的日子是如何過的。”而男主持也常會說“你現在這樣完全是我的型了,肯定會有很多人追求你。”雖然節目極力強調其“幫助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定位,可是真正運作起來,就不難發現,整個節目一直潛在強調“外在美”的重要性:隻要長得不是完美的,就應該參加整形來使自己外貌更加符合社會大眾的審美標准,否則必然會在社會中處處碰壁,艱難求生。

這樣一來,電視媒介對女性美麗的傳播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信息傳遞,而是通過操縱那些與所要推銷的產品相關的女性形象來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從而實現自身的利益與商家的利益。電視節目煞費苦心地把女性身體作為文化產品的原材料,其意圖就在於通過女性身體這種“指導性消費標識”,最大限度地實現媒體節目與商家的“交換價值”[1]。

大眾傳媒本該通過揭露社會上的一些假、惡、丑現象,弘揚真、善、美,從而維護社會公正,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的,可是卻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中走偏了方向。電視媒介運用自身輿論向導作用,將“完美的外貌”和“‘魔鬼’比例的身材”作為唯一衡量標准,設定為女性獲得成功的基本條件。繼而這種美的標准發揚光大,甚至添油加醋地制造出“美麗盛宴”,在廣告、綜藝、影視等媒介內容中反復傳遞同樣的信息——凡是和“美女”沾邊就極易獲得成功[2]。電視媒體用夸張的宣傳勸導廣大女性受眾,獲得美貌的途徑就是使用化妝品或是直接整容整形。由此孕育出來像《Let美人》這樣的整容節目,運用現代高科技推波助瀾,導致女性自身也認同將自己的身體作為零部件的集合體來加以改造和消費。電視媒介在此充當了一個訓導工具,它鼓動那些不夠完美的女性用整容來彌補自身外貌上存在的缺陷,達到社會傳媒所制定的美貌標准,從而獲得社會的認同。長此以往,男性的審美標准或者大眾傳媒界定的審美標准就成為了女性心目中完美的准則,這些准則會給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帶來生存壓力和生存誤導,眾多女性會對自身外表的追求遠遠大於對內在美和素養的修煉。

商業運作伴隨著媒介引導,就會碰撞出詭異的火花,看似美艷奪目,實則危險萬分。電視媒介運用不斷培養女性對美貌的強烈渴望的手法,削弱了女性自身審美標准與價值判斷,進而以某種強制性的手段來改變社會關於美貌的差異性標准,並使之適合於商業化的價值。著名學者陶東風就曾指出:“消費工業的制造者們隱蔽地制造了身體的標准模式之后,又通過傳媒的力量,反復強調身體的特征的可塑性,人們可以通過技術達到自己想要的、標准的、美的外觀形象。如果不按照這一標准來重塑自己的身體,就會產生對身體的焦慮感。[3]”許多的商家就抓住女性這一心理並且加以利用,不斷地推出各種對美麗更高要求的標准,因而女性就需要使用化妝品,甚至通過動刀整容改造的手法來完善自己。女性一旦發現自己達不到“標准”,就容易產生自卑和歉疚,隨之她們會更加瘋狂地追求“美”的消費。像《Let美人》這樣電視整容節目的火爆,本質其實上是一場消費盛宴。對於電視媒介和商家而言,女性的容貌是一種可以無限開發的資源。媒介和商家變換著花樣給女性加標准,讓女性很情願地跳進這樣的美麗陷阱,這種商業化的運作,不僅能使電視媒體收益良多,更能使商家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三、結 語

許多人會感慨當下電視媒介上對於女性美麗形象的塑造越來越多,認為女性地位上升不少,但是不可以忽略這是一種重外輕內的傳播現象。整容類電視節目的廣泛傳播不僅是一種刻板界定女性形象的行為,更昭示當代女性的生存境遇——她們依然被消費工業所操縱。無論電視為“美貌”披上多麼華麗的外衣,這種美都只是商業運作與大眾媒介一同編織的精致謊言,是媒介運用與商業運作結合的悲劇。(作者簡介:王蕊,女,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主要從事新聞傳媒研究。)

參考文獻:

[1] 符臻.精靈的光環下———解讀“美女文化”與電視中的女性形象[J]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 (1).

[2] 羅坤瑾.愛悅與規訓:女性身體的媒介呈現[J].東南傳媒,2012(7).

[3] 陶東風.鏡城突圍:消費時代的視覺文化與身體焦慮[J].美苑, 2004(5) .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