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5期

淺析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內在美

馬翩然

2014年05月19日13:2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在進行電視傳播時,主持人是連接受眾與媒體的橋梁,居於審美對象中的顯要位置,它和電視的聲音、畫面、文字等信息載體一樣,本身也是一種極具審美意義的信息。本文從美學的角度出發,通過對電視節目主持人內在美進行透析,從而探究主持人如何把握其內在美,以及如何處理內在美與形式美的關系。

關鍵詞:美學﹔電視節目﹔主持人﹔內在美

一、引 言

電視傳播是一項創造性的藝術活動,主持人是電視傳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過程中,主持人是連接受眾與媒體的橋梁,居於審美對象中的顯要位置,其審美意義是無法忽視的。就像喜歡一門課程從喜歡一個老師開始一樣,不難發現,受眾同樣更樂於從自身喜愛的主持人那裡獲得信息。也就是說,受眾在接收電視所傳播的信息時,審美因素總是先於認知因素的。從美學意義來講,在進行電視審美活動時,作為審美主體的受眾和作為審美對象的主持人產生了特定的審美關系,受眾通過主持人能夠感受到電視美的存在,從而產生了美的享受。

二、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審美意義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審美意義究竟在哪裡呢?它是如何表現的呢?我們知道無論在任何類型的主持人節目中,主持人進行的信息傳遞,都是認知性和審美性的統一。認知性信息的傳遞,除了包含節目內容之外,還有對主持人自身信息的傳遞,例如,性別、相貌特征、學歷等等﹔而審美性信息的傳遞則包括節目本身所包含的審美信息以及主持人自身作為一種信息,其外在素養和內在素養所具有的審美信息。例如當我們收看一檔喜愛的節目時,常會有一種享受感,在接收主持人所傳遞的認知信息的同時,還產生強烈的審美愉悅。那麼,這種愉悅來源從何而來呢?一是來源於節目本身的審美信息,二是來源於主持人本身的所具有的審美信息。在節目過程中,主持人也將自身的審美意義通過外在美和內在美的表現傳達給受眾,從而增強受眾對於電視節目內容的審美關照使審美主體成功的進入了一種審美體驗。

三、內在美是主持人之美的基礎要素

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到,主持人之美不僅僅是其外在形象和語音面貌的美,還包含其內容美這個重要的因素。在電視傳播的過程中,亮麗的形象,動人的聲音,自然會使受眾產生心理上的愉悅,但是不多久,觀眾就不僅僅用眼睛在看、用耳朵在聽,且用心在感受,最終觀眾還是要在與節目主持人進行實質性的內在思想情感的交流。由此可見,有聲語言的創作要達到藝術上的感染力,隻具備形式美是遠遠不夠的,它要有內容美作支撐,才能真正使觀眾產生審美愉悅。所以我們說,內在美是主持人之美的基礎要素,至關重要。

四、主持人的內在美

“內容是指構成事物的內在要素的總和,包括事物內在矛盾運動以及由這些矛盾所決定的事物的屬性、運動過程、發展趨勢等等。”而美的內容則是指“在具體形態中顯現出來的人的本質力量。[1]”就好比一首樂曲,人們之所以認為它是美的,不僅僅是因為其動人優美的旋律和節奏,更在於它通過這旋律和節奏抒發了人們真切的感受、健康的情趣和對於新生活的美好追求。主持人所進行的有聲語言創作也是如此,往往真正能夠引發觀眾審美共鳴的,是其使用語言本身所包含的內容美。“語言是聲音和意義的結合體,語音的美固然重要,但語義才真正刺激著受眾的感知,使受眾產生思想情感上的各種反應。[2]”所以,要探尋主持人的內容美,我們要通過其語言美進行分析,本文將從“美在真、善”、“美在意境”、“美在巧妙”三個方面來對主持人的內容美進行分析。

1.美在真、善。“真,是指個事物自身的自然狀況及其內在的客觀規律。人要‘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其前提和基礎就是要把握這些規律……凡是美的東西,一般來說,首先都應當是真的,是蘊含和符合客觀規律性的……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性,失去了‘真’,美也就不復存在了。[1]”我們要求主持人交流要有對象感、能夠情景再現、能夠以情動人,那麼實現這些要求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真”。隻有真誠的面對觀眾,才能完成具有對象感的交流﹔隻有真切的感受稿件內容、心領神會,才能達成情景再現效果﹔隻有真情實感,才能由己達人,從而使觀眾產生共鳴,達到情感上的升華。一些主持人之所以會給人以裝腔作勢、扭捏造作的不適感受,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到“真”。誠於中而形於外,是主持人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善,是美的靈魂,失去了善,美也就無從談起。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首先應該擁有純潔善良的心靈,要做到言論和行為上的統一。“隻有真正的善,才具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夠動人、感人、才蘊含著引人入勝的潛質。[3]”其次,作為電視傳播的使者,輔助電視傳播發揮其教化功能,是主持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那麼,這就要求主持人能夠准確的把握善、弘揚善,以自身的善和社會的善,給受眾以正確的引導。此外,“語言傳播,歸根到底,是一種人文精神的終極關懷。”而能夠支撐主持人體現這種關懷的,唯有其自身善的本質。一切遠離了真和善的事物都不可能是美的,同樣,一個背離了真和善的主持人,也一定不會受到觀眾的喜愛和歡迎。隻有一個對生活有著深刻感悟並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主持人,才能夠將“真”表現得更貼切,對“善”的認識也更加深刻,當然,他所帶來的美的感受也更加生動、豐富!

2.美在意境。意境,是中國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它要求通過有限的文字、聲音或形象,傳達給受眾無限美的感受。電視節目主持人通過意境美的營造,可以給予觀眾一個豐富的聯想空間,從而在觀眾的舉一反三中,強化傳播效果。正如品畫賞樂帶給我們的審美愉悅,其一是來自我們的所聽、所看,其二,則源於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感受到的“所看”和“所想”背后的意味。一些主持人在節目中總是會滔滔不絕,平鋪直敘的把話說的滿滿當當,這在無形中將觀眾阻隔在了互動了之外,隻能選擇聽或不聽,而不能積極地調動自身的聯想和想象,不能將自己的感受與節目內容相互交融,從而大大縮小了審美空間,讓美感在無形中流失。能夠營造出意境美的主持人善於“小叩而發大鳴”,他們不會讓自己的語言冗長無味,催化觀眾的審美疲勞,而是“簡於象而不簡於意”,點到為止,引導受眾去感受弦外之音、韻外之致。中國繪畫講究“留白”,反對畫面上的“布置迫塞”,主持人語言也應如此,要敢於“留白”,善於“留白”。“留白”是一種智慧,讓觀眾的思維在審美體驗中得到解放,才能給人以回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3.美在巧妙。“巧”,有心思靈敏,技藝高明之意。當我們形容一件工藝品技藝高超勝過天然之美時,我們會說其“巧奪天工”。而“妙”,則有美、好以及神奇之意。同時它也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精神。當我們形容一個人的有著杰出的寫作能力時,我們會說其“妙筆生花”。可見進行一項藝術創作,是否巧妙,是其打動人心的精髓所在。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如果想要達到令觀眾“喜聞樂見”的境界,其語言的巧妙美不容小覷。追求巧妙,就不能言之無味,而是要別出心裁、幽默風趣,才能夠使主持人語言別具一格,妙趣橫生。幽默,在美學范疇中滑稽(亦可稱為喜、喜劇、喜劇性)的體現形式,它作為喜劇性的一種獨特形態,並不像諷刺那樣的辛辣,“而是把內容和形式中美與丑的復雜因素交合為一種直率而又風趣的形式外化出來”[1]。幽默不是虛無縹緲的,更不是可以憑空捏造的,它的本質是要通過對丑的否定來突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存在,通過幽默來突出的反映人們洞察事物本質和堅信歷史發展趨向的樂觀精神,而這正是幽默自身鮮明的美學特征。也就是說,“幽默不是耍貧嘴的同義語,不是尖刻、嘲弄,不僅是譏諷、挖苦,也不是‘抖機靈’,其所以為人們喜愛,與其說它引人發笑,不如說是其蘊含的人類的智慧和善良給人帶來的美感享受。[4]”電視節目主持人隻有將自己對幽默的認識提高到這一層次來,才能夠正確的把握幽默,創造出高質量的幽默,令觀眾忍俊不禁。

如果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具備了幽默的特質,那麼他的節目一定是風趣的,語言也一定是巧妙的,而觀眾也會樂於在他的“巧言妙語”中去感悟生活的真諦。正如德國著名演說家海因·雷曼麥曾所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由此可見,主持人語言的巧妙,能夠有效的鼓動觀眾的審美情緒,優化審美體驗,從而使電視傳播達到如張頌老師不斷強調的那樣——將信息共享和認知共識上升到愉悅共鳴上來。

五、內在美與形式美的關系

美是普遍性的,又是多樣性的。它有著自身相對固定的評判標准,但同時它又是流動的。主持人的美也是如此。它的形式美和內容美是相對統一,而不是完美無缺的絕對統一。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龐大隊伍中,不同的主持人呈現出個性的不同:有的可能內在美形式也美,有的內在美而形式美卻稍有遜色﹔有的是內在平庸、空虛而形式美卻甚為突出。我們還會發現,一些並沒有完全符合主持人審美特征的主持人,依然能夠得到觀眾喜愛,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受眾降低了自己的審美標准,也不是因為他們所缺失那部分美不重要,而是因為在形式美和內容美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他們身上的另一些別致的美掩蓋了所缺失的美的不足,因而並沒有影響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審美需求,反而還另觀眾對他們的“別致美”情有獨鐘。

雖然觀眾會因喜歡主持人身上的某一特質,而沖淡了自身一些單項的審美需求,但不是任意一項的缺失都可以得到受眾的包容。例如某些主持人,雖然擁有靚麗的外形,卻僅僅將自身的審美意義止於“花瓶’。美好的外表的確能讓人賞心悅目,但外表艷麗內心枯萎的花朵,沒有人會真正欣賞,更何況,花無百日紅。形式美固然重要,但絕不能流於形式主義。當然,隻注重內容美,卻完全無視形式美,也實不可取的。如果一個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主持人,沒有良好的語音面貌,甚至普通話都說不好,不能夠將自身的學識涵養外化出來呈現給觀眾,那麼他也是無法勝任電視節目主持人工作的。因此,主持人在追求形式美和內容美相對統一的過程中,應當力求均衡發展,在均衡中有所側重,切不可過於偏頗!

(作者簡介:馬翩然,女,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播音主持藝術研究。本文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東盟華語有聲語言研究中心”(桂教思政[2012]47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劉書成,夏之放,樓昔勇等.美學的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曹可凡,王群.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張頌.播音主持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吳郁.主持人語言表達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周憲.美學是什麼[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姚鶴鳴.傳播學導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吳郁.當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王群,曹可凡.節目主持語言智略[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陳虹.節目主持人傳播[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