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2期

重塑電視人的自信心

謝湘茜

2014年05月21日14:53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福布斯》副主編尹生說:“傳統媒體的衰落本質上是傳統媒體在所處領域影響力的下降,它正在失去信息、真相、觀點和信任源頭的地位。”媒體人,特別是電視人前所未有地被放逐在了深刻變革的大環境下,措手不及地應對著政策、資本、市場、模式等方方面面的變革與挑戰。

政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允許社會資本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的微小文化企業發展,即在文化體制改革中政府將轉變角色、讓市場地位凸顯。當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對應於每一個受眾的時候,一種新生力量開始顛覆媒體的傳統格局,這種力量帶著對傳統媒體利益的分化直逼而來,我們必須直面產業內部各個平台之間利益格局與話語權的重新劃分,以及產業外部是否能夠提供給關聯方有效的價值供給以滿足受眾的需求。

資本。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下,且不談跟電視傳媒相關的演藝、廣告、影視劇制作、互聯網各個終端的節目提供等各種產業在日益擴大,幾乎所有的電視媒體都使出渾身解數,大膽涉足了其他各種產業領域,傳媒人做房產、做銷售、做制造……從金融角度理解,這其實是重資產輕創意的運作基礎和思維模式。為迎合資本市場的要求,不少媒體集團或公司直接介入資本市場,但並沒有在眾多優質資產與優秀模式中拓寬足夠的市場空間,也沒有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價值選擇與戰略選擇。從產業角度來看,優質的文化創意“資產”是不會流向這些金融資本的,資產的優化配置還有待於傳媒界的資本運作高手。

市場。信息市場正在高度細分化和定制化,自媒體打破了競爭壁壘,削弱了專業記者的策劃能力。電視從給觀眾灌輸信息到滿足觀眾的需求,再到給觀眾創造價值,任何一個已存在的節目都可能在極短暫的時間內被重新思考,其功能、定位,甚至存在的形態都有可能被重造。傳媒人在這種背景下挑戰著自己的思維極限。雖然一些難以突破其保守與落后形態的文化領域,以及受到政策影響與限制的領域,在一定層面上給我們留下大量的市場機遇,但傳媒市場的價值鏈如何延伸和改造,平台多大,市場在哪兒?思維的界定和創意的靈感經受著考驗。

模式。傳統媒體努力與新媒體融合,通過科技進行用戶生態鏈實驗,期待每個節目模式的運行效果都可以測量,反饋都可以追蹤,互動都可以沉澱。其文化產業的盈利模式借鑒歐美,在消費習慣、演進規律、演進速度等方面以歐美來對標,以對市場規模和發展節奏進行判斷,從而決定政策資源、金融資產與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

近兩年,從《中國好聲音》到《爸爸去哪兒》,電視行業用大成本大制作的模式引進形成了壟斷趨勢,再也不是各級電視台平均分得利益,而是由最優秀者分得最大的利益,衛視用其上星優勢挑戰著央視,央視、衛視激戰的硝煙也讓地方台無法呼吸,地方台就算趴在地面上都維護不了自己的份額,每個電視人的內心都在糾結和不安,我們是誰,我們在哪兒,我們在干什麼?就算這些重金引進的節目模式像天空中的焰火一樣炫耀著,落地的心依然在質問著一句話:“我們的原創呢?”誰都知道電視人的終極回歸是自己的原創,我們隻有在原創裡才能准確地定位自己的平台、實現自己的目標、釋放自己的影響力,媒體人再沒有比今天更加期待原創,更加需要重塑原創精神了。

自信心。深刻變革的媒體環境中,電視背后的操作系統變了,運作流程變了,內容提供分發系統變了,但電視作為載體還將長時間存在。作為目前最為優秀的內容提供商,電視的價值為相當的受眾和廣告商所重視。贏得觀眾,無論是從觀眾的收視需求,還是從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收視習慣的養成來看,電視節目還是目前乃至一段時間內中國文化消費市場的主力,而市場必然會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斷的融合及博弈中倒逼出新的更高級的運營形態。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最大的轉變便是通過不斷試探出的邊界延伸來調整自身的業務結構,提高市場化業務的比重、業務自循環的能力、人員自組織的動力,從靠資源賺錢演變為向市場要錢,從資源的競爭演變為產業鏈的競爭,從個別明星式文化人才的爭奪演變為產業生態圈的培養與競爭。互聯網投資人蔡文勝說:“未來屬於那些傳統產業裡懂互聯網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

價值觀。有人說,現在是個人心浮動的年代,人性的波動,道德底線的觸底,各種思想、觀念、習慣的沖突,意味著各種產業的核心驅動力都在不斷發生變化,電視媒體影響著當前人們的價值觀和精神氣質,如果此時我們放棄了價值觀引導的權利,也就放棄了一次引導社會思想重回正軌的機會。每設計一檔節目,我們要找到的感覺就是這個節目的核心精神和價值,做任何一檔節目,背后的價值力量在哪裡,精神層面的力量在哪裡?這些必須是可以撼動人心的東西。價值觀決定了創意的方向,決定了規則體系的重建和格局的重建。行業內外對原創節目的期許不僅僅是節目形態上的,更是在社會影響力方面能對社會不同階層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激發出人們生活的熱情和生命的激情。歐洲文藝復興是在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對傳統文化的升華,新一代傳媒人對技術的追求熱情高於對傳統媒體精華的吸收,以至於《中國好歌曲》中新生代歌手霍尊的《卷珠帘》讓傳媒老人們熱淚盈眶,不僅感慨於創作者比資深文化人還要到位的表達,更感動於在新生代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度與消費意願中看到了相通的價值觀。

信譽度。信譽度是話語權的保障。信譽度必須細末化地具體到每一個傳媒人,涉及到一個人的品格、世界觀和道德層次。不久遠的年代之前,記者被譽為“無冕之王”,現在則被戲稱為“新聞民工”,可見其現實環境下信譽度的跌落與話語權的喪失,內容為王是以人為核心、以創意為魂。從特定的角度看,互聯網對媒體的影響與沖擊被形容得有些夸張,一些精神與靈魂層面的內容是無法被替代的,一些需要共同體驗的節目表現形態是分眾終端無可替代的,當受眾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價值的回歸將給電視人帶來很多價值創造與實現的模式靈感。

競爭力。一直有著求變訴求及能力的傳統媒體提出的全媒體概念,是充分體現原創精神的媒體運營方式,它有效地提升了傳統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力,電視台通過業務融合的方式,整合電視、報紙、網站、微博、微信、移動應用等全部的傳播產品,實現終端渠道上的高覆蓋率。一方面將單一的節目內容分化成多種產品形態,另一方面將生產流程進一步細分、專業化,力圖實現個性化分發,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邊際成本,最大化地產出綜合效益,體現強勢的媒體地位、人力品質和內容資源的疊加。

深刻變革的媒體環境下,原創精神是一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上海文廣集團總裁黎瑞剛認為,“核心競爭力就是產品的競爭力,或者是廣播電視的節目生產力,它在全國受到的挑戰和追趕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傳統媒體在經歷一場革命,正迎來更大的機會。

(謝湘茜:揚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總台)影視劇購銷中心主任)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