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2期

正能量電視節目的傳統與創新

朱益寰

2014年05月21日15:03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一項受眾調查顯示,一部分受眾選擇逃離電視,不是因為新媒體的影響,而是無法忍受電視中充斥的車禍、凶殺、災難、欺詐等血腥畫面和負面情緒,轉而重新回歸書籍尋求心靈的慰藉。

耐人尋味的受眾心理訴求,催生出一個熱詞——正能量。快速變化發展的時代中,人們更需要積極情緒。電視人順應大勢,進行正能量電視節目的制作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今時今日的正能量電視節目,不是之前“正面宣傳”的簡單翻版,而是內容、形式、思想境界等方面全方位的升級創新。

一、題材內容:傳統VS新穎

正能量的內容宣傳,我們熟知的傳統類型有:

扶危助困類。常見報道有:好心人長期資助孤殘兒童、孤寡老人﹔幫助果農、養殖戶銷售滯銷品﹔尋人尋親﹔無法落戶口的孤兒、無錢醫治的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記者呼吁下得到社會愛心幫助。

見義勇為類。主要是危急救難,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如火場救人、勇救落水者、突遇盜搶案出手抓歹徒,還有近年來一系列“托舉英雄”等。

孝親尊老類。服侍重病公婆的好媳婦、照顧痴呆小叔子的好嫂子、妻子去世后仍贍養女方父母的好女婿,照顧時間都在二、三十年以上。

敬業愛崗類。在生命最后時刻心系乘客安全、停穩車輛的“最美司機”。

如果說傳統的內容抓住了受眾“向善”的心理需求,那抓住現代受眾另一種普遍存在的“安全焦灼感”,反向進行“消除恐慌感”的報道,是不是一種新穎的正能量傳遞方式?

Discovery探索頻道的《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自2003年9月開播至今,進行了2000多個實驗,擊破或証實了近千個傳言,把“辟謠”做成了Discovery探索頻道播出時間最久、收視率最高的常規系列節目。

北京暴雨導致私家車主被困車內無法逃生的慘劇發生之后,開車人充滿擔憂,這時電視台及時跟進做實驗性現場模擬節目,告訴觀眾什麼時候逃生是最佳時機,如果錯過時機,平時應在車內放置什麼工具,怎樣有效擊打車窗。及時為社會疏導緊張情緒,也是傳遞正能量的方法。

再比如,現在健康養生類節目很受歡迎,但有些觀眾尤其是老年人看多了以后,陷入一種認識誤區,每天記錄這個和那個不能一起吃,生活變得刻板和充滿擔憂。其實,正如一個好醫生,不光要扶正病人的軀體,也要扶助病人的心理一樣,優秀的正能量電視節目,可以從消除擔憂入手,讓受眾做到身體和心理雙重健康。

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著眼於信息本身,用節目傳遞的信息來強化或改變受傳者的意見、態度乃至行為。新穎的內容生產模式則把焦點放在受傳者身上,從信息接受者角度來考察,將受傳者作為主體,以受傳者的動機需求是否滿足、做出何種反應作為主要一方。因此,在制作電視節目之前,要研究受眾群體的社會心理,把信息與受傳者的需求滿足結合起來。這樣,正能量的傳播效能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二、線索來源:等待VS策劃

正能量電視報道所呈現的各種形式,是由其線索來源的不同決定的,我們熟知的形式有:

獨家報道。通常突發性獨家報道分兩種,一是突發事件時,比如突發車禍,醫護工作者身份的路人挺身搶救,記者正巧路過,發回獨家報道。第二種情況是,突發好人好事或是看到有危難的人需要幫助,爆料人隻給一家電視台提供線索,或是提供給多家媒體,隻有一家引起關注並進行報道。

點評類。這是常用的一種報道形式,新聞線索來自網絡、其他媒體,可以是一個熱門事件、一條微博、一張圖片,主持人通過“畫面+點評”的方式,交流信息、傳遞情感、理解人生。

深度加工。熱門事件雖然已發生並被報道,但電視台特派記者到新聞發生地,按照自己的採訪意圖進行新聞報道﹔或是對有影響力和具有普遍社會意義的事件,做一檔深度的評論節目,全方位還原、解讀事件,傳遞正能量。

可以看出,常規的新聞線索來源和報道形式,節目組基本都是被動等待的狀態,沒有線索就沒有節目。難道隻能如此,能不能沒有線索也可以有節目?湖南衛視的新聞人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湖南衛視《播報多看點》節目中,有個叫做“為你鼓掌”的節目環節。節目形式是,記者用隱秘拍攝方法,記錄人群中的正能量,發現后立即上前亮明身份進行採訪,並當場給予當事人精神和物質雙重獎勵,以彰顯正氣。比如,2013年3月有一期節目,記者蹲守在武漢市繁華路段的某小學附近,拍攝究竟“誰會為孩子讓行”。節目組記者整整守候兩小時,拍攝了大量孩子和家長在毫不避讓的車流中,躲閃、為難、奔跑的鏡頭,觀眾看得心驚肉跳。結果共有2776輛汽車經過,隻有一位教師身份的車主主動停車為孩子讓行。節目記者立即上前採訪,並給這位車主披上綬帶,還有數名志願者在一旁歡呼“為你鼓掌,為你鼓掌”。節目播出后好評如潮,網友評價說:“節目用類似直播的畫面,強烈的對比,通過少數人的示范,生動有效地傳遞著正能量。”

“為你鼓掌”板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沒有線索來源,電視人也可以通過節目策劃,主動出擊獲得新聞素材,從而創新正能量節目的形式。

等待是電視人的一種職業習慣,通過經驗及時間的積累形成的一種職業態度。這種態度會影響到節目制作行為的方向,即以信息為中心的模式,而忽視了活生生的社會群體受眾心理。

主動策劃的創新會遇到更多困難,需要節目制作人具有更高的志向水平、意志水平和職業成就動機,是更高層次的職業行為。主動策劃是掌握了社會群體心理的節目制作者,突破常規、打破傳統報道圖解式的行為。這種創新的傳播效能更強。激發這種策劃的手段,需要建立促進策劃創新的考核獎勵機制,優化職業大環境。

三、創作境界:跟風VS引領

做正能量節目較為普遍的創作心態有:

稱職型。遇到新聞線索,出於職業本能,進行報道﹔或是熱點新聞,別人都在報道,我要是不跟著報道,是一種失職。

應景型。新聞“四季歌”,助殘日、中秋、春節,應景性做些正面宣傳報道。

出稿型。做正面報道更容易出稿,保險。

不是所有正能量節目都討觀眾喜歡,如果電視人只是出於職業本能,重復炒冷飯或一味跟風,受眾也會反感的。比如“紅會”事件發生后,受眾對捐款捐物的報道興趣大減。再如,繼“最美教師”、“最美司機”后,“最美”一詞已被濫用,受眾的心理接受已近極限。

電視人要從職業本能和職業慣性的層面跳出來,以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為己任,引領時代思潮,發揮主流作用。創作境界的高下決定節目品質的優劣及傳播效能。

《贏在中國》一經推出即火爆熒屏,就是因為它應和社會對務實、創新的呼喚,傳遞了“勵志、創業”的時代正能量。一項社會調查顯示,超過70%的大學生以考上公務員為最大職業理想。年輕人是民族的新鮮血液,一個沒有創新激情的民族有何前景?節目創作者旗幟鮮明地打出“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的宣言,貼切地用“在路上”的奮斗表述,為創業者鼓掌,向實干家致敬。節目體現了制作者的高境界,境界決定節目的持續影響力。

跟風顯然不受觀眾喜愛。這是由於任何活動多次重復都會失去新鮮感而變得乏味,從而降低刺激水平。這時受眾會產生一種新的動機要求更有刺激性的活動。媒體人應善於捕捉這種受眾需求。

但是,媒體人也要清楚,受傳者的需求是多樣的,媒介隻能滿足部分需求,首先要滿足具有時代影響力和相當輿論力量的受眾需求。《贏在中國》正是契合了時代中的主流需求。《非誠勿擾》作為相親類節目的翹楚,一直被受眾喜愛,就是因為其傳遞的婚嫁觀引起受眾廣泛共鳴,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和輿論力量。

正面報道的電視節目並非一定具有正能量,正能量電視節目制作面臨著如何擺脫傳統、積極創新、提高傳播效能的問題。提高電視節目傳播的效能、積極創新,首先必須把電視節目制作者、信息傳遞者與受眾放在一個互動的系統中,並將三者放在某一具體的社會環境中進行最佳的配合。

其次,轉變正能量電視節目制作的傳統模式,由過去強調電視節目本身傳遞的信息為主體,強化說服、教育受眾者,從而改變其觀點、態度的傳統模式,變為以受眾尤其是主流社會群體的社會心理為主體,來考慮傳遞的信息、制作方式、制作者的思想境界等問題。

第三,受眾與信息傳遞者的個性特征都會影響電視節目制作的過程,從而影響電視傳播的效能。因此,反腐倡廉、勤儉節約、文明禮儀等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及新聞傳媒環境的優化、制度的完善等,都有利於提高正能量電視節目的傳播效能。

(朱益寰:江蘇廣播電視報總編)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