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2期

方言新聞:市井而快樂

屠鴻

2014年05月21日16:01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早在上世紀20年代,方言便開始與媒介聯姻,中國最早的一批廣播電台使用各種方言播送節目。進入21世紀,市場化競爭日趨激烈,傳統媒體為了尋求更多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紛紛對各自的傳播形態進行改革。一些地方電視台在個性化、本土化方面進行改革,方言節目開始走上熒屏,取得不俗的收視表現,一度成為一些地方電視台新的收視增長點。方言新聞是“說新聞”方式的進一步拓展。說新聞將新聞語言口語化、通俗化、生活化,用面對面的談話方式生動、活潑、有趣地播報新聞,使受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信息,方言新聞更是將說新聞的優勢進一步發揚光大。2009年12月,常州電視台第三套節目重點打造的方言新聞類節目《生活369》推出。它區別於傳統節目的正襟危坐、字正腔圓,採用類似於常州百姓嚼白咀的說話方式,加入了表演、說唱、插科等藝術手段,將新聞故事化表達、平民化詮釋、夸張化演繹、合理化拓展,深受觀眾喜愛。

一、新聞串詞獨具趣味

串詞的趣味性,是指通過虛構一些人物,引出話題。有一則新聞導語:“今天隔壁鄰居盤大一回家就夸現在的年輕人有素質,一上公共汽車就有人給他讓座。現在的社會風氣啊,是越來越好了。”開篇“盤大”這個人物,並不是新聞事件裡的主人公,而是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他的作用在於引出“讓座”這個話題。這種將新聞故事化情節化的表述方式,頗能吸引觀眾。老一輩的常州人起名字很有意思,“盤大”、“臘梅”比比皆是,生活中還喜歡給別人起綽號,比如“瞇細眼”、“夯頭”、“紅鼻頭”等等,用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串起一個個輕鬆幽默的小故事,增加到方言新聞串詞中,時間一長,這些人物成了一種符號。比如,“瞇細眼”是一個斤斤計較的小男人形象,“夯頭”是一個歪著腦袋、嗓門很大的中年男子形象。常常聽到觀眾在街頭巷尾這樣打趣:“哎呀,盤大,昨天的新聞當中又提到你了哇!不得了的事情,成了新聞人物了!”還有觀眾對號入座,給欄目打來電話,:“不好意思,你們昨天又提到臘梅了,今天我一出門別人都拿我開玩笑。”仿佛那些節目中的虛構人物就活生生地生活在觀眾的周圍,很能引起共鳴。有人提出新聞真實性問題,虛擬的人物是否會導致新聞內容失真。其實虛擬人物主要出現在新聞串詞中,不會影響新聞的真實性。

二、方言改寫新聞事件

符號,是人類傳播的要素、載送信息的代碼。每個符號都有“用什麼來代表”和“代表的是什麼”兩個方面,這叫作符號的形式和內容,也叫符號具和符號義,符號學中稱為“能指”和“所指”。在《生活369》中,“能指”為常州方言,“所指”為國內外熱點新聞,即以常州方言的形式播報國內外熱點新聞,從而反映出常州的文化認同。《生活369》欄目的編輯在採寫新聞稿件時,比其他欄目的記者多一項任務,在新聞稿中盡可能地加入常州的俚語土話,不怕土,就怕不土。一篇稿件,用方言來寫和用普通話來寫有很大區別,語言、邏輯都不太一樣。比如,講到某人比較貪吃,一般採寫大多會用“貪吃”或“嘴饞”來形容。在《生活369》裡,編輯會用上“老鼠不留隔夜食”、“倒頭光”這樣的俚語﹔形容一個女人懷孕了,我們會寫“那個女人肚皮裡有了餡心了”﹔形容一個人渾身赤裸,我們會說“這個人滑肉盡段”。有了這些俚語入木三分的描述,觀眾從心理上對節目形成“常州人的新聞,我身邊的新聞”的定位。語言是殼,內容為王。與其他新聞比起來,《生活369》在選題范圍上非常寬泛和多元,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隻要觀眾感興趣、能引起話題討論、有故事可說的,都可以成為《生活369》的報道內容。

三、內容融入本地特色

《生活369》欄目從2012年開始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首先改變原先整檔節目由一個編輯獨立完成的方式,選取最新事件實時報道,集體創作拼檔播出,強化了節目的時效性。內容上,把原先割裂的六個事件組合劃分為四個板塊。

第一板塊是“學說方言”,欄目一開始,主持人介紹一句較有特點的方言,通過笑話的形式把方言納入其中,每天學說一句常州話,一段時間下來,即使是外地來的新市民,方言也能脫口而出,讓他們更好地融入這一方熱土。第二板塊是“話說老常州”,側重於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用方言敘述常州舊聞、名人軼事、風光名勝、小點名吃等,用具體的事件和細節展現常州故事。第三板塊是“熱點雜談”,圍繞當前熱點,搜索新聞事件,追蹤時尚潮流,通過事件引發評論。比如廉政糾風、房價油價、娛樂圈、時尚文化、地震海嘯、物價休閑,讓觀眾足不出戶,通過方言電視欄目,就能了解天下事。第四板塊是“說說身邊事”,有重點地選擇新近發生的事件進行編輯報道,傳播信息,展開評論。欄目在內容上更關注社會新貌、城市變遷、鄰裡糾紛、人生百態等民生新聞和事件,主持人通過親近、生動、靈活的形體語言來強化這些信息的傳播。

四、主持方式獨具個性

身穿中山裝,手持古韻折扇,一把紫砂茶壺……這不是老茶館裡說書的藝人,這是《生活369》裡主持人樓益華的經典形象。觀眾一看到這身裝扮,就知道“小樓”要開講了。在常州,人們親切地喊樓益華叫“小樓”,隻要是小樓出現的地方,一定圍滿了爺爺、奶奶級別的粉絲。有人說,“我天天就是要看小樓,十忙掉了九忙(方言,意思是再忙)也要看他的節目,相當好。”為什麼小樓如此受歡迎?因為他是地地道道的常州人,說著一口地地道道的常州話,他播新聞沒有字正腔圓的科班腔,節目不要求他一字不拉地准確拿捏,不要求他一味地流利清晰,而要求他即性發揮、隨意發揮、引申發揮,將新聞語言轉化成常州方言,並加入一些常州俗語來點綴。在引出一則新聞時,時而加上道具,配上動作,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演出來給大家看,將表演時時刻刻融入節目當中。片頭的一句“生活369,精彩不要錯過”,以及節目結束時,主持人習慣性右手向前方一抬,“明天晚上老時間,大家不見不散!”都成了觀眾熟悉的噱頭。這種對民生新聞的重新建構,用常州本地方言的重新演繹,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趣,隻有生於斯長於斯的人才能領會個中神韻。傳播者和受傳者有了共同的價值體驗,傳播效果才能實現最大化,傳受雙方的傳播意圖和反饋過程也在這默契中悄然完成。

為了有效控制節奏,增加動態化,欄目還設置了搭話的環節,安排一名編輯隱身於幕后,和主持人對話,不同風格的編輯,搭話的風格也不一樣,有提問型,有調侃主持人型,有推波助瀾型,有打抱不平型,也有犀利點評型,妙趣橫生。

(作者單位:常州廣播電視台)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