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4年3月上

央視“色戒”沖擊波

張濤甫

2014年05月26日14:09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春節剛過,南方城市東莞就遭遇了一場輿論暴風雪。2014年2月9日,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間》曝光了東莞色情行業的“莞式服務”。央視記者通過暗訪發現,素有“性都”之稱的東莞,鶯飛草長,“春色”滿城。這一“公開的秘密”被央視曝光,應在意料之中。這不是央視第一次曝光東莞的“有色”產業,早在2003年以及2009年,東莞就被央視曝過光。

但央視的報道並沒有贏得民間輿論的滿堂喝彩,反而引起一些強勁吐槽。這一次曝光東莞色情業,民間輿論場的反響空前激烈,泥沙俱下的網上輿論撞擊在這一事件上,出現了巨大的輿論反彈。網上有不少同情東莞的聲音。《南方都市報》評論官方微博@南都評論甚至喊出“東莞挺住!”的逆襲之音。一些民間輿論對央視此舉則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活色生香的民間智慧躍然於網上。如此反轉的輿論走向,遠遠超出了央視的預料。本來,央視從“掃黃”議題下手,是道德正確和政治正確的雙贏之舉,此前屢試不爽,這次卻跌進了民間輿論的汪洋大海之中,難道民間輿論背后的“烏合之眾”真的失去了公共理性?

其實,中國看似荒謬的現象,是復雜的社會心理發酵所致。網民們狂歡式的吐槽,有戲謔的成分,有非理性的想象,也有夾帶私貨式的泄憤,但這些非常態的因素只是問題的表象,在其后面,有一些長期沉澱的因由,淤積多時,在這個節點上引爆,產生了一場出人意表的輿論出軌。這些表象背后的因由主要有:

其一,央視的角色和作為。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其角色身份甚為特殊,它集喉舌、公共電視、商業媒體多重角色於一身。這些功能在很多時候,處在微妙的緊張狀態,致使其行動邏輯充滿不確定性。有不少案例說明,央視的選擇性報道充分體現了這家恐龍型的“權力的媒介”在專業成色和政治正確之間尋求平衡的艱難。在很多時候,央視更強調后者,諸如在網絡大V薛蠻子嫖娼事件以及《新快報》記者陳永洲“認罪”報道上。這次,央視曝光東莞色情業,雖然新聞視頻在部分細節上加了馬賽克,但仍有香艷出格的畫面溢出,尺度之大超越了專業倫理,更超出國家電視台的“色戒”底線。

其二,民間輿論場的非理性繁榮。拜新媒體所賜,民間輿論場失速瘋長,攻城略地,對官方輿論場形成合圍之勢。官方輿論場雖然佔領輿論要塞,但只是一個個輿論孤島,與汪洋恣肆的民間輿論場比起來,彼此強弱之勢判然分明。網民對央視的不滿,帶有一種快意的宣泄。央視此次曝光東莞色情業頑疾,不能說央視做得不對。在民間輿論眼裡,央視已被想象成一種符號。央視作為官方輿論的代言者,其一舉一動,容易引發民間輿論的本能性質疑,這種官方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間的深刻對立,會在某個時刻爆發。這一次的擦槍走火,乍一想,覺得十分意外﹔但往深處思量,是不難理解的。

其三,撕裂的社會心態。官方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的對沖,已不是第一次。但這一次的表現甚為詭異。出人意料的是,一些“公知”和精英媒體也“色膽包天”,大尺度聲援東莞。這種站隊式對立,已經超越了問題本身,不止於風月,而在風月之外。這種輿論上的對峙,多是撕裂的社會心態使然。

我認為,泄憤式的輿論對決不利於不同聲音的對話,不利於社會的和諧。撕裂的中國社會需要共識維系,更需要社會共融的托底。無論是輿論,還是社會,都不能再分裂了。期待民間和官方,告別楚河漢界,多一些包容,少一點沖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回歸理性,以對話方式解決爭端。爭論不可怕,怕的是無止無休的爭吵和紛爭。停留在輿論上的口水戰,浪費口水不說,也不利於化解社會戾氣,不能熨平社會溝壑。

(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