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房,三腳架,暖火塘。
老高的家,安在大山腳下河谷地帶的獨龍江鄉,窗外就是獨龍江。雲南各地乃至全國各地的人常來拜訪他。
他叫高德榮,今年60歲。退休前,他曾任雲南省怒江州人大副主任、貢山縣縣長、獨龍江鄉鄉長等職,當地人稱他“老縣長”。
我們是在大雪節氣臨近時到的獨龍江鄉。它的全稱是雲南省怒江?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位於滇西北,北接西藏,西鄰緬甸,是獨龍族人聚居地。
在老高家的火塘邊,在飯桌上,在他家的苗圃裡,我們聊起的話題,他最牽挂的事,始終不離兩個字:一個是路,高黎貢山的路﹔一個是富,獨龍族同胞如何致富。
※ ※ ※
獨龍江人,對大雪有著太為復雜的感情。獨龍江水碧綠如翠,有高黎貢山、擔當力卡山雪山融水的恩賜。同樣,一到冬季,大雪封山,這裡又要與世隔絕,本地人出不去,外地人進不來。
而從今年開始,獨龍江人再也不用擔心20米厚積雪封死高黎貢山埡口。一群新老朋友,圍坐在老高家的火塘前,同行的怒江州委副書記商小雲介紹,今年4月10日,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全線貫通,這標志著獨龍江人結束了一年有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
給火塘添了幾塊硬木疙瘩,高德榮給我們放了《太陽照在獨龍江》紀錄片,第二章“路”讓人震撼。1964年,獨龍江人馬驛道修通之后,去一趟縣城要2天時間,而之前要7天。為了給獨龍江修公路,老高費了不少心,出了不少力。
1999年,獨龍江公路建成,中國結束了最后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不通公路的歷史。這條帶給人喜悅的碎石路,修了15年。同行的《怒江報》總編輯陳大勇插話,這裡1年中有9個月的雨季,加上積雪融水,塌方墜石等自然災害頻發。
電視裡,獨龍江的歌兒唱道,“很深很深的峽谷,還記得茶馬古道”。對一條通暢道路的渴望,是高德榮和整個獨龍族的心聲。
※ ※ ※
“獨龍呦漢子呦一碗酒,喝下壯了一身強”,老高作詞的歌曲《獨龍漢子》中,提到了酒。吃飯時,烤火時,他愛喝上幾盅自己泡的血藤酒,有活血通絡之效。
喝了酒的老高,話多了起來。獨龍族“全民族拿低保”,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這在老高看來,並不是光榮的事。一定要帶領本民族致富,這個念頭,在老高心中已有30多年。
18歲,他外出讀書,到當時的州府知子羅讀師范,因表現優異留校,待到25歲,卻毅然返鄉,原因很簡單:“我的民族還沒富裕起來,我要回去幫他們。”就這樣,他回到獨龍江邊,當老師做干部修公路教農民種草果,幫扶本民族和貢山縣致富事業。這一干,就是30多年。
火塘的火更旺了,老高說,每年的四五月份,他要一天看五次天氣預報,祈禱雨水不要沖了草果花粉。房外的苗圃裡,有他向鄉親講授知識的身影。
※ ※ ※
一進獨龍江鄉政府駐地孔當村,便見村口石牆上,粉刷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
2014年元旦前夕,習總書記得知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獲悉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十分高興,謹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這是對路的關注。
習近平還希望獨龍江族同胞,“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這是對富的祝願。
不讓任何一個民族兄弟掉隊,目前,國家正在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
在普卡旺民族文化旅游村,國家給村裡每家蓋了近70平方米的住房,以及近46平方米的兩間旅游接待房,每間房每天住宿費100元。2014年普卡旺村民因旅游服務每戶平均獲得收入3000元。
要致富,獨龍族還有不少路要走,需要大量好干部。火塘外,一條平整的公路邊,老高斟上一杯送行酒,說下許多祝福的話。
記者手記
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自古生活在交通閉塞的崇山峻嶺之中。舊中國的戰亂曾使獨龍族人瀕臨滅絕,新中國的成立使獨龍族人民獲得新生。
改革開放以來,獨龍族人民在國家扶持和自身努力下,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他們正在老縣長高德榮這樣的好干部帶領下,像習近平總書記希望的那樣,“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