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女記者獲諾貝爾文學獎 還有哪些不該錯過的人

2015年10月13日14:3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劉白羽(資料圖)

人物簡介:

劉白羽,卓越的散文家、報告文學家、小說家、作家。歷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黨支部書記、重慶《新華日報》副刊部主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記者、新華社總社軍事特派記者、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作協副主席、作協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顧問、《人民文學》主編等職。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他寫出了大量具有鮮明時代色彩、深刻思想內涵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優秀作品。

代表作簡介:《環行東北》等

劉白羽認為,在堅持真實性第一的原則基礎上,“要發揮報告文學的戰斗的特色,還需要報告文學作者真正地掌握高度的藝術技巧。報告文學的藝術性愈強,報告文學的政治作用也就愈大。”劉白羽的報告文學作品詳盡、豐富地展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生活。他的新聞作品“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一下子,像閃電一樣,照亮了很多很多人的眼睛”,為推動革命斗爭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他採寫的向全世界報道東北情況的報告文學集《環行東北》,成為報道東北的第一手材料,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滿足了人們想了解東北的願望。《人民歷史新的一頁》在報道人民解放軍進入北京城時,描寫了北平的男女老少歡呼雀躍、喜迎人民子弟兵的情景:父親把兒子舉了起來,婦女搶上去跟解放軍女同志拉手,老太太拉住戰士激動的傾訴,青年在街邊發表演講,孩子爬上了電線杆……有色彩、有聲音、有語言,語調輕盈,節奏輕快緊湊,動感很強,字裡行間躍動著歡慶勝利的快樂和幸福,表達了記者對來之不易的勝利的喜悅和贊頌之情。報告文學《同志》,描寫一位老人為了支援革命,不僅把兒子送到人民軍隊,而且對失去組織的傷員有如親生骨肉一樣呵護,在文章末尾有這樣一段描寫:“一陣芳香的氣息從泥土裡吹過來,一簇簇星似的黃花在那兒綻嘴微笑。……老人瞇了眼睛望著醬油色的水浪悠悠地說:'你們知道嗎?……我的兒子,也在隊伍裡,說當號兵,你們知道嗎?……'”有如血雨腥風中一灣恬靜的港灣,裡面滿載著的是老人對黨和軍隊的漁水深情和對親人深深的思念,怎不讓人動情落淚。(本段資料來源:人民網)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