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下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2年·第12期

文化体制改革下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

龙运荣

2012年12月04日13:2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当前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专业理解不准确,课时分配欠合理,课程设置偏脱节,双师教师很欠缺,技能训练较缺少。文化体制改革为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新闻传播;教改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领域的改革。此次改革将全面加强和推动文化领域的发展,也为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创新,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当前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新闻传播教育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综合性地方院校都开设了新闻传播专业。由于建设时间过短,发展过于迅速,我国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

1.专业理解不准确。当前,许多地方院校认为,新闻传播学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重点培养能动手写稿子、拍片子的专门新闻从业者。因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显得明显不足,结果导致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写作能力比不上中文系学生,综合素质比不上历史、法律等系毕业生。因此有人提出,“新闻学应是一门有人文关怀的社会科学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学科,并且两者互为彰显、不可偏废。[1]”实践上的确如此,越来越多的新闻传播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新闻院校不能简单地走实用主义道路,将学生们打造成工匠式的新闻雇员,应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观察员、思考者、探路者。

2.课时分配欠合理。我国新闻传播学从20世纪以来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由于发展过于迅速,对新闻传播学理解的偏差,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主干课程的课时太少,没有跟一般辅助性、基础性课程进行很好的区分。比如说《新闻摄像》一共48课时,除去理论36节理论课时,12节实践课时显然不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摄像的主要实际操作技能。难怪学生们反映,一门课刚刚上路,刚把照相机摸出点感觉,课程又结束了,结课以后就很难有机会再去认真地学习了。结果最后都是似懂非懂。

3.课程设置较脱节。当前我国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是应用性课程,主要是技能的传授,学问与研究的成分很少,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匠式的采编工作,对于鲜活的社会现实与生活实际缺少深度的理解和观察。而从传媒就业市场的要求来看,大多数单位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现在需要的是一来就能马上顶用的高质量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需要除新闻专业外还掌握另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会长吕华麟从行业报的角度说,现在报社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懂新闻、懂专业的采编人员结构向懂新闻、懂专业的采编人员结构向懂新闻、懂经营、懂管理、懂专业、懂金融的多种专业结构。当前行业报最缺的是专家型的记者、编辑和经营管理人才。

4.双师教师很欠缺。当前地方院校新闻教师队伍面临着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师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师资的不足。按一个系两个专业生源600人的要求来算,应该有专任教师35人,而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达不到这个指标。二是高学历、高职称、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师资不足。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曾大声呼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要改变单一的‘学者型’师资结构,大力引进来自传媒一线的人士担任专业教师,请新闻界资深人士上讲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媒,了解社会,缩小课堂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差距,尽早发现业界新动态,及时与最新趋势接轨。[2]”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新闻传播学教授陈力丹也表示担忧:“现在80%的有新闻专业的大学,几乎没有一个新闻专业出身的教师,所以发展速度过快恐怕对未来新闻传播学教育会潜在着某些危机。[3]”仅以新闻学而论,在美国要想成为新闻学教授,通常要有20年左右的社会实践经验,很多教授都是从名记者、名编辑转型而来。可在国内,这几年各个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导致招生规模扩展过快,而相对来说优秀教师的引进就显得不足。很多院校的老师都是从学校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的没有新闻从业经验,有的没有教学经验,然而却因为师资缺乏而走上了教学岗位。

5.技能训练较缺少。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处在偏远地州市,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媒体发展滞后。因此,除了校内自办的一些内部媒体外,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相对来说就显得十分欠缺。很多学校的实习就是靠同学自己通过私人关系到媒体单位实习,毕业实习就是同学外出打工或找工作,真正能进行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实习少之又少。

二、文化体制改革给新闻传播学教育带来的机遇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全面加强和推动文化领域的发展,也为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一次难得发展机遇。

1.文化体制改革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奠定了基础。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的时期,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宣传形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各种问题。文化体制改革将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除了要加强对广大新闻从业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关口前移,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加强对那些准备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良好的党性原则,传授高巧的新闻宣传艺术。这为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文化体制改革为新闻传播教育充实了资源。关于新闻传播学的性质问题,学界有不同的争论。笔者认为,新闻传播学从本质上看来,应该是一门人文社科学问。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成为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沃土。《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有这些内容都将为新闻传播学教育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为增强新闻传播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3.文化体制改革为新闻传播教育明确了方向。随着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信息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宽,速度也越来越快。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新闻舆论战争夺的制高点,要想在国际新闻舆论战中取得制胜地位,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和民族形象,就必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闻传播效果建设。《决定》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包括: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等等。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国家宏观的政策调控,需要广大新闻从业者的创新实践,也需要新闻传播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名记者、名编辑。

4.文化体制改革为新闻传播业教育拓宽了就业门路。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体来说,包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提升新闻传播专业的设置,改善教育教学模式,拓宽了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就业门路。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