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校:边远省份高效之论--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2年·第12期

文化强校:边远省份高效之论

艾美华,雷志明,焦若薇

2012年12月04日13:2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是育人之本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实地调研实际,运用分析比较方法,探讨了了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呈现的特色以及在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着重阐述了边远省份的文化强校的建校理念。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点;问题

一、引 言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新疆北疆高校的校园文化由来已久,它伴随最初的几个学校的建设而不断形成和发展着,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刻意地去认识它研究它。就新疆高校情况而言,我们自觉地把校园文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并在理论上加以深层次探讨,严格意义上说,目前刚刚起步,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内地的高校,就已经有人提出要建设校园文化的。

本课题组主要对新疆北疆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实地调研,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高校所呈现出的特点。

二、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兵团精神与合并学校的文化整合

1.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从事各种活动及其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中体现出的思维活动和共同的心理状态,是兵团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兵团人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兵团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种种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兵团精神是兵团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反映,是兵团人共同理想、信念、追求,共同的职业行为规范和标准模式的综合体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兵团精神已经浸透、融附到校园文化的行为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中,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学校的师生员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石河子大学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作为大学的办学特色。

例如,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211”高校,在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时,始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和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通过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参观屯垦史馆、军垦第一犁、兵团精神宣讲等切实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中既体现出兵团精神对校园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审视精神,使得“大学围墙淡出 但大学精神永存”。

石河子大学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背景,导致兵团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定位与新疆其他地方普通高校的不同。石河子大学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育人,为祖国边疆屯垦戍边服务培养人才目标的需要,在大力弘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旋律,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形成“一体化、三层次、多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解决学生新形势下在“信仰”、“信念”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科学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大学精神

新疆很多高校都经历过合并过程。例如,石河子大学也是多校合并、拥有多校区的“211”大学。多校合并是指石河子大学是由原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有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大学。石河子大学是由奎屯、五家渠、三坪农场、石河子等几个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组建而成。

合并后(的)所面临的关键是校园文化的融合。因为合并后的高校仅仅在体制和物质资源上实现了整合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没有校园文化的实质性融合和提升创新,学校对师生的精神和品行的影响则会先天不足,难免会导致学校内部一盘散沙。正因如此,一校多区办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受到不同校区原独有的办学思想、文化氛围、学科专业以及组织制度等的影响,给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石河子大学原有合并前的学校居住地相隔较大的空间距离,且在不同城市,组织开展全校性文化活动,在人员、时间、场地、经费、交通等方面,协调任务重,协调难度大。此外,不同校区的文化环境营造如何既保持原有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又体现出新大学共同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员工思想的真正融合,是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

因为,每个校区的校园文化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特定的环境积淀所形成的,都深深根植于各个校区师生心里。合并后,不同校区的文化差异在传播和接触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对抗,产生文化冲突。师生对原有校园文化存在怀旧情结,急需深度融合。

因此,石河子大学制定了《大学文化发展规划》、编写了《精神文明之师宣传手册》、设置研究课题《兵团精神与兵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举办弘扬兵团精神专题宣讲活动等积极整合大学文化,在不同校区的文化差异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或者升华为学校的“大学文化精神”。且与对口支援的北京大学精神交相融合,形成“团就友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大学精神。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