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学枪击案:中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2年·第12期

南加州大学枪击案:中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2】

——以腾讯、美联社为例

王  楠

2012年12月04日13:5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二、拨开舆论迷雾后的警示和反思

(一)新闻媒介应向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及时的信息

“南加大枪击案”事件给我们的反思,首先是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正确设置和引导舆论,促进信息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新闻媒介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重要的,亦即它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强调程度与被公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巴黎新闻学院贝尔纳?瓦耶纳认为“不管新闻主观意图如何,它不仅对公开的舆论有影响,而且对人们整个的生活和思想方法都有影响。它不是以改变、劝服的方式,而是以培养和指导的方式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方法……这说明它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5]。在小社会环境中,错误的群体舆论呈现出众口铄金的态势,是一种镀金的铁棒,杀伤力不可小觑。正确的舆论引导应该有助于受众群体客观和全面的了解事件本身,在正确的信息源刺激下形成与事件相关的议论,种种议论和见解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上升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舆论绝不是单方面肆意制造出来的,任何掺有主观和阶级倾向的舆论导向都会在大众求真求实的道路上成为阻力。本次“南加州大学枪击案”更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美联社和腾讯等国内媒体基于对自身目的和利益的考虑,肆意扭曲事实真相使得“战事同一,报道迥异”,并且侥幸地以为可以通过制造和控制舆论导向来营造出对自身有利的舆论环境,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在给遇难者的家属带来更沉痛的伤害之后,终于在公众的再一次质疑中给自身盖上了责任缺失的印章。

(二)公众应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盲从成为“帮凶”

在这次事件中,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新闻媒体,还应该是接受信息的社会公众。在现如今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对问题和事件的评论与判断能更直接、有效并且快速地影响他人。“每个人都在考虑别人的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意见(偏离常态),同类的合并、异类的分化(涨落)”[6]。这次“南加大枪击案”中出现了大量被扭曲和粉饰的新闻报道,在真相无从知晓的情况下,群众几乎失去了对受难同胞的哀悼和悲悯之情,取而代之的是国人仇官仇富的神经无限次的被提醒,舆论的早期受益人,国内媒体们也尝到了计划内的甜头。纸终究包不住火,被炮制的舆论环境终于被遇害者的同学打破,南加州大学的同学们更是愤然反击,坚决辟谣,从而化解了一场更深的误解和矛盾。国内媒体看似利用了舆论工具博得眼球,实则为遇难者和遇难者家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二次伤害”。公众不辨是非的谩骂声使遇难者及其家属非但得不到同胞的关怀和支持,反而要顶着撕心之痛出来澄清这些莫须有的“官和富”。如若重新审视这些争议和误解,面对两个死于异国他乡的同胞生命,纵使新闻报道对受众的舆论导向有多大的诱导作用,公民媒介素养的缺失依旧需要得到特别重视,其辨别是非曲直能力的有限性依旧亟须探讨和提升。

(三)新闻从业者应提高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不为“噱头”而制造舆论

还原事实真相、传递真实信息是新闻传媒的职责所在,绝不能脱离实际、一意孤行地制造舆论。这说明,舆论本不应该成为一种刻意制造的产物,不应该被美联社当做粉饰当地治安混乱这一事实真相的工具,更不应该成为国内媒体通过歪曲事实来吸引读者的“噱头”。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应对受众和真相负责,对舆论的引导更应该建立在对事实的全面了解,对真相的客观分析,对事件的准确描述之上。只有这样,受众群体才能够接收到更贴近事实的信息,产生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与真相靠的更近。强化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通过强化教育,使其不仅具有高超的新闻选择、媒介批评、舆论引导能力,当好“把关人”和“社会守望者”,更能承担起弘扬正义、友爱和诚信的社会风气的责任。

三、结 语

“南加州大学枪击案”理应留给新闻媒体界和舆论风波主体深刻的思考。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处处都有湍急的谣言漩涡[7],舆论之火更是以星星燎原之势火光四起,维护新闻真实性可以说变得举步维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体放大和截取信息从而错误引导舆论、制造矛盾焦点变得越来越容易,以讹传讹,道听途说更是大行其道。种种不良事态的延续都会导致舆论环境越来越偏离客观和真实的轨道。从此次“南加州大学枪击案”被报道,被扭曲,被炮制,到后期备受争议和误解,新闻媒体应该身体力行,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净化舆论环境,加强良性并且客观的舆论引导才能赋予新闻报道应有的灵魂和思想,才能使受众群体对现实事件做出正确的评判,使优良的媒介环境和社会风气得以发扬和延续。

参考文献:

[1] 刘肖.理智与偏见——当代西方涉华国际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刘建明.穿越舆论的隧道[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3] 徐正.传播的博弈: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法)贝尔纳?瓦耶纳著.丁雪英,连燕堂译.当代新闻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6] 徐向红.现代舆论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7] 北京日报:从南加大枪击案反思新闻真实性[OL].http://news. xinhuanet.com/newmedia/2012-05/25/c_131610928.htm.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