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作者队伍是期刊发展永恒的主题
现在我们有了合理科学的定位了,好的选题也有了,那么接下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作者了。没有合适的作者来写出优秀的文稿期刊空有好的定位、编辑空有好的选题,也“难为无米之炊”呀,未来期刊间的竞争,在作者队伍这一点上会是重中之重。
1.对高层次作者、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章要重点推出。我们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追求的是将自己刊物的学术地位做到同行业的领先位置。因此,就要多发表期刊所研究的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作者总结自己研究成果和实践的文章,因为他们了行业内最权威、最先进的代表长此良性循环下去,期刊的学术地位与价值才会越来越高。
2.编辑要有阅读的习惯,尤是同行的期刊,要善于从中发现优秀的写作人材,沟通培养,为己所用。我们坚持阅读同类期刊,一是要扩展自己的眼界,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可以避免因为编辑自己的栏目的稿件时间长了,工作模式化,自己不动脑的缺点。二是要从同类期刊中发现能为自己所用的作者,然后加强联系、约稿。这样在扩展作者队伍的同时,也是为自己期刊扩展思路,避免僵化的过程。
3.作者队伍也要有梯队建设,要培养年轻的具有潜质的作者。期刊要发展,编辑队伍的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对应的,作者队伍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著名的编审会退休,以往的骨干作者也会有封笔的一天。而中青年作家相继的会慢慢地成长起来,成为新的有生的力量。中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行业内青年骨干专家,在行业内颇具影中响力,对于此类作者,一经发现,一定要与之建立长期联系与合作,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青年专家成为我们的作者;二是有创作热情,也有发展潜力,但缺乏经验的作者,对于他们,我们更应该多花些工夫来培养,要对他们付出更大的热情,不厌其烦地指出其写作中无论是方向还是内容上的问题,让他们成长起来,将来这些人会有很大一部分成为我们的忠实作者。
四、组稿的重要作用
对大多数编辑来说,编稿并不难,多发一些稿也能做到,但如果要求发一些高质量的稿则不仅需要编辑的文字水平高,还要求稿件本身的质量高。要提高稿件质量编辑必须加强组稿工作。期刊作为稿件发表的平台,组成一本期刊的稿件一般是通过约稿、组稿和自由来稿这三种方式。而很多社科期刊的自由来稿量很大,稿件积压很多。据笔者所在的《中国医院管理》的稿件情况统计,发稿量不足全部来稿的二成。因此,有很多人没有组、约稿的观念和意识,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期刊发展:1.只靠自由来稿期刊就会很被动,不去组、约稿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就体现不出来,无法完全自主地掌握期刊整体学术风格的大局。2.不利于编辑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开辟新栏目。所以,经过深入调查、认真思考、有的放矢地制订选题,选择恰当的作者进行组稿,并指导作者完成选题,再经过编辑的加工润色,社科期刊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就会成为一个虽杂却具有独特风格的刊物。
五、编辑要按照科学的道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作者的稿件水平得到升华
编辑与画家、音乐家、文学家等一样,有匠和师的分别,普通的编辑也就是常说的文字匠,只是对稿件的格式、错别字和病句等方面入手来修改文章,而可称为大师级的编辑则会对作者的稿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甚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稿件质量整体升华。总之,办好一本刊物,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过程。这其中,既要坚持自己的办刊方向,又要紧随时代脉搏,不断调整自身的栏目结构,发掘先进的思想,把握前沿的动态,注重刊物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以此才可于信息爆炸的今时,而有一立锥之地。
参考文献:
[1] 敖裕兰.论期刊市场定位[J].中国出版,2002(11).
[2] 俞淑春.期刊经营十宗“罪”兼谈如何寻找有效商业模式[J].今传媒,2010(12).
[3] 李新.书籍设计是生产力,更是创造力[J].编辑学刊,2012(1).
[4] 边全乐,胡映霞.学术期刊经营策略刍议[J].编辑学报,2006(1).
![]() |